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梦呈乐轩先生既觉不失一字录呈竹溪玉堂

标题包含
梦呈乐轩先生既觉不失一字录呈竹溪玉堂
不见仙翁四十春,幸然丘陇在比邻。 当年四海从游者,报佛深恩有几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已四十年未曾见到那位神仙般的人物,万幸他的陵墓与我如此相近。回想那些年曾经追随他游历四方的朋友们,又有多少人能回报佛祖深厚恩情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梦呈乐轩先生:以梦中见到乐轩先生的方式讲述此事。 2. 既觉不失一字:形容作者记忆清晰,记叙事情时没有遗漏一个字。 3. 刘翼:五代时期诗人,曾任太常博士、尚书郎等官职,代表作品有《梦呈乐轩先生既觉不失一字录呈竹溪玉堂》等。 4. 仙翁:指乐轩先生。 5. 四十春:四十年。 6. 丘陇:坟墓。 7. 比邻:邻居。 8. 从游者:跟随游历的人。 9. 报佛深恩:报答佛的恩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梦呈乐轩先生既觉不失一字录呈竹溪玉堂》刘翼的诗篇,通过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深感慨。诗中的“仙翁”可能是指乐轩先生,而“丘陇在比邻”则意味着两人的距离虽然不远,却已经无法相见。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他们当年的那些四海之内的朋友,但能够真正报答佛的深恩的人又有几个呢?这里可能是在暗示友情的重要性和珍贵。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呈乐轩先生既觉不失一字录呈竹溪玉堂》是南宋词人刘翼在淳熙年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刘翼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对乐轩先生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的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然而,刘翼的人生经历却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员,却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最终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翼通过梦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进行创作,刘翼也不例外。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梦呈乐轩先生既觉不失一字录呈竹溪玉堂》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