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伯言见和拙作以汉隶书之谢以七韵

标题包含
伯言见和拙作以汉隶书之谢以七韵
李潮善八分,求歌杜陵叟。 有人和我诗,半纸余科斗。 风云生其怀,剑戟出其手。 石经中郎蔡,新样元和柳。 元常文不传,退之书何有。 待我农隙时,载笔随君后。 袖手眼亦明,聊与之饮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李潮擅长书画,请求歌唱杜陵的老百姓。 有人赠我诗,纸张上的字迹密密麻麻。 风涌云起呈现于胸怀,剑拔弩张出自于他的手中。 石经的学问出自中郎将蔡邕,新颖的样式来自元和时期的柳子厚。 陈元常的文章无法传承,韩愈的书信又何在呢? 等到我有空的时候,就拿起笔跟随在你的身后。 袖手旁观也能看清世事,姑且与你一同喝酒畅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伯言:指袁枢,字伯应,号环中居士。诗人挚友。 2. 见和:用别人的诗韵和答。 3. 李潮善八分:李潮擅长汉隶书法的八分体。 4. 求歌杜陵叟:此处借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笔下的人物“杜陵叟”喻袁枢。 5. 有人和我诗:有人认为刘翼写的诗歌。 6. 半纸余科斗:比喻与刘翼唱和的诗篇数量众多。 7. 风云生其怀:形容诗歌富有激情,富有风雷激荡的气势。 8. 剑戟出其手:表示诗人的文笔犹如兵器一般锐利。 9. 石经中郎蔡:汉代书法家蔡邕曾书写熹平石经立于太学门外。 10. 新样元和柳:元和,唐宪宗年号;柳,代指文人墨客。 11. 元常文不传:曹魏书法家张昶,字元常,其书法作品失传已久。 12. 退之书何有:韩愈(字退之)文章被后人传颂,而其书法却不为世人所知。 13. 农隙时:农民在耕作之余的时间。 14. 载笔随君后:跟着袁枢一起学习和进步。 15. 袖手眼亦明:袖着手也能看出来事物的端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法家在学习杜甫诗歌的同时,也关注着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诗中提到了两位书法家,分别是擅长八分的李潮和善写科斗书的某人。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才华,把杜甫诗歌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用“风云生其怀,剑戟出其手”来形容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气势与力量。 随后,诗中提到“石经中郎蔡,新样元和柳”,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借鉴蔡邕、元和时期的柳公权等人的书法作品,试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书法风格。而“元常文不传,退之书何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与书法结合的期望。 最后,诗人表示在空闲之时,会跟随这位书法家学习,一同探讨书法艺术的奥妙。他希望自己的眼光能够更明亮,并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更好地投入到书法的学习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伯言见和拙作以汉隶书之谢以七韵》是南宋著名文人刘翼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左右,即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前后。这个时期,宋朝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之后,正努力恢复国家秩序和经济繁荣。 刘翼在此阶段的生活际遇颇具戏剧性。他早年担任官职,后因蒙金战争受到波及而辞官回乡。此后,他虽然身居乡野,但心忧国事,仍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安危。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在刘翼生活的时代,汉字书法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汉隶书法。当时的社会名流均以擅长书法为荣,并在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书法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刘翼用汉隶书撰写自己的诗歌作品,既是对朋友尊重和友好的表达,也是对自己书法技艺的自信展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