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 其一
千山行尽见平川,鸡犬相闻俗晏然。 父老共知仁圣意,十年重借使君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祖禹(976年-1030年),字淳甫,又字梦得,成都府双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范祖禹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历任著作佐郎、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千山路尽头可见广阔的平原,鸡鸣狗吠的声音在邻近村庄间相互传递,一片宁静和乐的景象。村民们都了解并感激你的仁厚与智慧,期待在未来的十年里再次得到您的关爱与指引。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山:形容山脉连绵不断。这里泛指周思道上任所经过的山脉地区。 2. 平川:平坦的平原地带,这里指汉州的地形特点。 3. 鸡犬相闻:指村落之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形容环境宁静和谐。 4. 俗晏然:风俗习惯安定祥和。晏然,安宁和谐的样子。 5. 父老:这里指汉州的老百姓。 6. 仁圣意:对君主仁爱圣明的称颂,这里指皇帝关心民生、重视人才的思想。 7. 十年重借使君贤:意思是经过十年再度任命一位贤能的地方长官,指周思道再次被任命为汉州刺史。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千山行尽见平川,鸡犬相闻俗晏然”中,诗人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了进入平原的愉悦之情。山路崎岖难走,而在千山的尽头却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平静的川原,这种视觉上的巨大反差带给人们的是无比的畅快和喜悦。同时,鸡鸣犬吠之声相闻,更显示出一种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气氛。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和谐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颔联“父老共知仁圣意,十年重借使君贤”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百姓的关爱和对官员的期待。这里的“仁圣意”指的是皇帝的仁爱之心,“使君贤”则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之词。诗人在此强调,百姓们都了解皇帝的仁爱之心,并期盼能有一位贤明的官员来治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范祖禹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详。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范祖禹正身处宦海沉浮之中。他曾在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任职,历任太学博士、国子司业等职。然而,由于他的耿直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范祖禹或许正因故离开朝廷,来到地方任职。 当时,北宋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然而,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官僚腐败、土地兼并等。这些问题在地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范祖禹在地方任职期间,可能目睹了这些社会问题,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