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
山水参差六曲流,此中绝境适天游。
几千万类尘根净,三十六峰云气浮。
翠耸层霄峦壑胜,碧笼静涧竹松稠。
琼浆可致胡麻熟,瓢笠何妨为永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水的曲折流动,这里的绝妙之境正适合漫游。成千上万的生物都在这里净化心灵,云雾在三十六座山峰之间漂浮。青翠的山峦层叠,山谷景色优美,绿色的竹林和松树遍布安静的溪流旁。醇美的仙酒可以让芝麻丰收,我愿戴着斗笠在这仙境长久停留。
去完善
释义
《天游峰》是明朝诗人陈观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以下是注释:
1. 山水参差六曲流:“参差”表示错落有致;“六曲流”指六曲溪,位于福建省武夷山,是天游峰的景点之一。
2. 此中绝境适天游:“绝境”形容美景无法用言语形容;“天游”指的是在天空中游荡的神灵。
3. 几千万类尘根净:“尘根”即凡尘世界;“净”意思是洗净,这里可以理解为远离尘世喧嚣。
4. 三十六峰云气浮:“三十六峰”泛指众多山峰;“云气浮”表示云雾在山峰间飘荡。
5. 翠耸层霄峦壑胜:“翠耸”意为翠绿的峰峦高耸;“层霄”指层层叠叠的云彩;“峦壑”表示山脉和山谷。
6. 碧笼静涧竹松稠:“碧笼”意指绿色的树荫;“静涧”指宁静的小溪;“竹松稠”表示竹林和松树繁茂。
7. 琼浆可致胡麻熟:“琼浆”指美酒;“胡麻熟”引自古代神话,传说饮了天上的琼浆可使地上农作物丰收。
8. 瓢笠何妨为永留:“瓢笠”是指简易的帽子和斗笠;“何妨”表示不妨;“永留”指长期停留在此地。
去完善
赏析
《天游峰》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古诗。诗中,作者通过观察和体验天游峰的美景,表达了其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诗人以山水、曲流、尘根净、三十六峰、云气浮、翠耸层霄、碧笼静涧等词语描绘了天游峰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和谐。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山水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灵可以得到净化和愉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游峰》是明代诗人陈观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在这一时期,陈观作为文人墨客,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对山水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在福建武夷山旅行时,他被天游峰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诗歌。
这个时期的明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陈观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