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日暮遣闷

标题包含
日暮遣闷
欲尽西倾日,全低东去天。雪峰沉万籁,监井淡孤烟。故国兵戈后,他乡冻馁年。寥寥今夜客,道自洞庭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即将落尽西山之时,整个天空都偏低了东方。雪峰淹没在万籁之中,水井旁淡青色的炊烟独自升起。故乡在经过战乱之后,他乡又是严寒饥寒的一年。在这漫漫长夜里,我是孤独的过客,从洞庭湖边走来。
去完善
释义
1. "西倾":这里指太阳即将落下的方位,即西边。 2. "东去天":向东的天空。 3. "雪峰沉万籁":这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四周的声音都仿佛被山峰吸收。"雪峰"指高大的山峰;"沉万籁"表示所有声音都被吸收。 4. "监井":井上设栏的井口。这里可能指代边远地区的贫瘠景象。 5. "孤烟":孤独升起的炊烟。这里描绘了边疆无人烟的荒凉景象。 6. "故国兵戈后":战争过后自己的故乡。 7. "他乡冻馁年":在他乡忍受寒冷和饥饿的年份。 8. "寥落":形容人烟稀少,冷冷清清。 9. "洞庭边":洞庭湖边的地区,这里指诗人远游之地。
去完善
赏析
《日暮遣闷》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日暮时分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欲尽西倾日,全低东去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雪峰沉万籁,监井淡孤烟”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异乡艰苦生活的环境。 诗人通过“故国兵戈后,他乡冻馁年”的表达,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他自己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艰难岁月。这种生活经历使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于是有了“寥寥今夜客,道自洞庭边”的感叹。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表达了他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充满了伤感、忧虑和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战争的痛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与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日暮遣闷》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陈昂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繁荣昌盛,但政治腐败、权力斗争日益加剧,为陈昂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陈昂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年轻时曾参军戍边,后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朝廷重用。然而,由于与权臣杨国忠不和,被贬为地方官员。这一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热情。 在《日暮遣闷》这首诗中,陈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他运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的体现,既反映了陈昂的个人遭遇,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