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杨子县寄茅山道士
我行杨子县,此路有谁同。堤上时时雨,帆边飒飒风。金从结客尽,诗为落花穷。句曲云何白,看云怅望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扬子江边的道路上行走,不知道有没有人陪伴着我。堤岸上时时有雨水滴落,我的帆船在风中摇曳。我已经把所有的钱财都用来结交豪爽的朋友,我的诗篇也因为落花而变得凄凉。句曲山上的云朵为什么会变白呢?我看着天空中的云朵,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失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杨子县:即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古称。
2. 此路:指诗人当前所走的行程路线。
3. 堤上:指江边的堤坝。
4. 金从:指黄金时代。这里用以形容一个美好的时光。
5. 结客:指结交贤能之士。
6. 诗为:以诗歌创作的形式来表达。
7. 落花:这里暗含伤春、伤逝的意味。
8. 句曲:位于江苏省句容市的茅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9. 云何白:指云雾缭绕中的茅山。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行进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情感波澜。首联点明地点,通过“有谁同”的设问,传达了旅途中的孤独感;颔联描绘了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堤上的雨水、帆边的风声,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莫测;颈联则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情绪;尾联则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情感积淀,展现出其独特的诗词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初,诗人陈昂游历至杨子县(今江苏扬州一带)时,写下了一首五言诗《行至杨子县寄茅山道士》。此诗描述了作者对于远方的向往和对修道生活的羡慕之情。陈昂当时可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启发,对隐逸生活产生了兴趣,因此向茅山道士发出了寄寓的邀约。
唐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繁荣时期,当时的文化氛围比较宽松,人们对于道家的信仰和修炼有了更多关注。许多文人都曾接受过道教的影响,有的甚至亲身修行。陈昂作为文人雅士,很可能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熏陶。
此外,杨子县位于长江沿岸,地处江南水乡,景色秀丽,历来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地方。陈昂在这里驻足期间,可能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而茅山则是道教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修行者在此隐居修炼。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陈昂表达出对于茅山道士的向往和对修道的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