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风色

标题包含
风色
风色一以变,林光反不禁。黄姑依淡月,白帝动清砧。万里无家客,孤灯独坐心。予行濡且滞,舟楫岂难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儿吹过枝头间,树林间的光影随之摇摆。月亮挂在天边渐渐变得暗淡,捣衣声阵阵传来。我离家万里,独自在深夜中黯然失神。我的行程受到了阻碍,但我坚信船桨并不难找。
去完善
释义
1. 风色:指风的迹象、态势,此处用来描绘自然景色变化。 2. 一以变:完全改变。 3. 不禁:难以抵挡。 4. 黄姑:中国古代对天鹰座的称呼,这里代指秋天。 5. 白帝:古星名,也是西方的象征,这里借指秋天的晚风。 6. 清砧:捣衣石,这里指秋天的夜景。 7. 无家客:离家在外的人,诗人自指。 8. 濡:沾湿,指旅途中遇到雨水等天气。 9. 舟楫:船只,诗人希望找到船只需要顺利渡过水域。
去完善
赏析
《风色》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昂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中,“风色一以变,林光反不禁”一句,形象地描绘出风吹过树林时所产生的光影变幻,以及随之而来的寂静与空灵之感。接下来的“黄姑依淡月,白帝动清砧”则通过“黄姑”(指织女星)、“白帝”(指西陵峡的风光)以及“淡月”、“清砧”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色中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开始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万里无家客,孤灯独坐心”,离家万里的诗人只能独自在孤灯下神游,心灵深处的寂寞油然而生。“予行濡且滞,舟楫岂难寻”则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一艘船楫,带他回到家乡的心情。 整首诗在描绘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境,感受到那份浓烈的乡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色》是唐代诗人陈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陈昂此时正在长安担任翰林院学士,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陈昂所处的历史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这场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陈昂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用诗歌表达了对该时期的关注与思考。 在《风色》一诗中,陈昂通过对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他借风吹落叶的景象,暗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它对百姓生活的破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向往,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人们能够重回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