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雨过山城日又西,西风一阵木犀开。
莫将心事凭秋雁,恐带边愁入梦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雨过后山里的太阳即将落山,西风吹过,桂花盛开。不要将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秋雁身上,恐怕那远方的忧虑会带入梦中。
去完善
释义
1. 山城:指重庆或重庆一带的城市,因为重庆地形起伏大,被称为"山城"。
2. 西风:指的是秋天的风,在古诗中常常作为秋天或者伤感的象征。
3. 木犀开:木犀是一种植物,花朵为黄色,又称桂花,秋天开放,所以这里说"木犀开",实际上是在描绘秋天的景色。
4. 莫将心事凭秋雁:不要把自己的心事寄托给秋天的雁群,也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思告诉别人。
5. 边愁:边境的忧虑或担忧,这里的"边愁"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秋思》是唐代诗人释斯植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歌。首句“雨过山城日又西”,作者以秋雨过后、太阳即将落下的山城景色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静谧、清幽的基调。接下来的“西风一阵木犀开”,诗人通过描写木犀花在西风中盛开,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生机。
而“莫将心事凭秋雁”,则从宁静的风景转入了情感的抒发。“莫将”,即不要,诗人在这里暗示自己不愿将自己的心事寄托在秋雁身上,因为担心这种寄托会让自己的忧虑和哀愁更加严重。最后一句“恐带边愁入梦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担忧:他害怕因寄情于秋雁而导致远方的忧虑进入梦境,使自己在睡眠中也难以摆脱困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深深的忧虑之情。其中“莫将心事凭秋雁”与“恐带边愁入梦来”两句,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思》是南宋诗人释斯植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靖康之耻、金兵南侵等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民生凋敝。
释斯植作为一名僧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虽然身在佛门,但心系家国,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此外,释斯植还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密切,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也对释斯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诗中,释斯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如“落叶满长堤”、“孤鸿过水溪”等,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园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如在诗句中提到的“故国千里外,遥瞻楚岫迷”,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