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花瓶

标题包含
花瓶
辘轳声中井花满,亦有口腹如许清。 百花丛中度朝夕,一点不关流俗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辘轳的声音中,井水盛满了花朵,也有这般清澈的口腹之欲。在百花丛中度过晨昏,这一切都与世俗之情无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辘轳:一种利用滑轮原理制作的手动提水工具。 2. 井花:井水表面的泡沫。 3. 口腹:指满足人的饮食需求的手段。 4. 清:此处指井水的清澈。 5. 度朝夕:度过白天与黑夜。 6. 一点:一丝一毫。 7. 流俗情:世俗的感情需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花瓶”,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花瓶的形象,而是通过寓言式的手法间接表达其意境。诗人以“辘轳声中井花满”的描述,隐喻了花瓶的装饰和摆设之美,它如同井口鲜花般美好而雅致。接下来的“亦有口腹如许清”则进一步暗示花瓶的功能与品质,意味着它虽美丽却不妖娆,内敛而不张扬。 紧接着的“百花丛中度朝夕”则强调了花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无论四季变换、繁花簇拥,它都安静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而最后一句“一点不关流俗情”更是将花瓶的高洁品质升华至极致,表明花瓶无论是被欣赏还是被利用,都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尊严,不受世俗干扰。 整首诗借物抒怀,巧妙地表达了对花瓶品质的赞美和对高尚品质的向往。花瓶在诗人的笔下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容器,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纯洁无暇、超尘脱俗的品质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瓶》是宋代诗人释宝昙的一首咏物诗,以花瓶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65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初年,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释宝昙,本名赵与,字子绘,号梅花道人。他早年出家为僧,后游历四方,曾在杭州灵隐寺修行。在这段时间里,释宝昙亲身经历了战乱和社会的动荡,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流露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在《花瓶》这首诗中,释宝昙通过描绘花瓶的形象,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花瓶虽然美丽,却容易破碎,这反映了人生无常的道理。诗人通过对花瓶的赞美和惋惜,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他也警示人们在欣赏美、追求美的过程中,要珍惜当下,勿让时光蹉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