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李磐庵雨中见寄

标题包含
和李磐庵雨中见寄
茅簷何意作秋声,未放东风入紫荆。 短褐不眠成永夜,寒更数尽到诸兄。 早知廉蔺今犹在,自许夔龙意甚明。 世路崎岖吾已了,一奁风篆为谁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屋檐如何传递秋天的声音,没有让春风吹进紫荆花。 穿着粗布短衣难以入睡,漫漫长夜中数次思念各位兄弟。 早知道像廉洁、有良知的品质依然存在着,我对自己成为出色的人充满信心。 我已经看透世界的曲折艰难,那一盒香粉是为谁而平息心事呢?
去完善
释义
《和李磐庵雨中见寄》是宋代诗人释宝昙的作品。下面是诗词的词句注释: 1. 茅簷:指用茅草覆盖的屋檐。 2.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秋雨声。 3. 未放:没有让……离去。 4. 东风:春天的风。 5. 紫荆:一种落叶乔木,春天开花。 6. 短褐:粗布短衣,这里指自己的衣着。 7. 永夜:长夜,指晚上。 8. 寒更:寒冷的时光,这里指寒冷的夜晚。 9. 数尽: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10. 诸兄:泛指朋友或兄弟。 11. 廉蔺:廉颇和蔺相如,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和贤相,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朋友。 12. 自许:自己认为。 13. 夔龙:指贤能之士。 14. 世路崎岖:形容世间的道路曲折艰难。 15. 一奁风篆:形容一盒香篆的风姿。 16. 为谁平:为了谁而抚平内心的波澜。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释宝昙表达与李磐庵情谊以及自己的境遇和心境的诗篇。诗中“茅簷何意作秋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而“未放东风入紫荆”则是以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穿着粗布衣服在漫漫长夜中度过的情景,表达了他在艰难困厄中的坚韧之志。此外,诗人还通过提及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来表明自己的才学抱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句,诗人以风篆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即虽然世事无常,但自己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李磐庵雨中见寄》是宋代诗人释宝昙的一首酬答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8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释宝昙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南宋时代,他曾游历江南各地,并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游甚广。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释宝昙因对时政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同时,他本人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将佛法思想融入自己的诗篇之中,以此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公元1188年左右,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军事压力之下,国土分割,民不聊生。作为诗人,释宝昙无法忽视这一现实问题,他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寄予诗歌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另一方面,此时的江南地区由于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繁荣,这也是诗人能够与李磐庵等文友相互唱和的原因所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