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宴高氏林亭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富家公子们互相尊敬关爱,结伴游玩观赏美丽的风景。他们来自平阳这个地区,所在的地方曾是石崇的故居。河水流淌在古老的码头旁,微风拂过,吹开了新的花朵。傍晚时分,骑马归去,长河映照着晚霞的余晖。
去完善
释义
1. 公子: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谓,这里指高氏家中的年轻人。
2. 申敬爱:表达敬意和关爱之情。
3. 携朋:带着朋友。
4. 玩物华:欣赏美好的景物。
5. 人是平阳客:这里是平阳地区的客人。平阳,古县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6. 地即石崇家:这里曾是石崇的故居。石崇,西晋文学家、官员,以豪富著称。
7. 水文:水流的景象。
8. 生旧浦:在古老的水边生长。浦,水滨。
9. 风色:风的力量。
10. 新花:新开的鲜花。
11. 日暮: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12. 连归骑:结伴回家的马匹。
13. 长川:漫长的河流。
去完善
赏析
《晦日宴高氏林亭》是唐朝诗人陈嘉言的一首描绘宴游场景的五言律诗。诗中表达出诗人在宴游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细腻感受和美好的憧憬。全诗紧扣“晦日”、“宴”、“高氏林亭”三大主题,以秀美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贯穿全文,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首联“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揭示出宴会的主角公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尊敬彼此,共同欣赏自然的美好。此句体现了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于友谊的重视。
颔联“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表达了诗人的客居身份,以及所描述地点的特殊性。这里将“平阳客”与“石崇家”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虽然身在他乡,但心灵上却与石崇的家一样富裕而自在。
颈联“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宴游的景色:水波荡漾的河流从古老的水边生成,微风拂过带来满地盛开的花朵。此句充分展示出自然环境的优美和季节的变化。
尾联“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将视线转向日暮时分,人们骑马离开宴游之地,而长长的河流映照着晚霞的光辉。这句收尾的画面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如同美好的回忆被永远定格在画面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晦日宴高氏林亭》是隋朝诗人陈嘉言创作的一首应制诗。此诗约作于公元605年左右,即隋炀帝杨广即位初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嘉言的个人生活相对安定。他曾担任太子杨勇的文学侍从,后因杨勇被废,转而投效新皇杨广。在杨广即位后,他继续得到重用,担任过朝散大夫、东宫学士等职位。陈嘉言虽然身为朝廷官员,但他的诗歌创作并未受到严格的政治束缚,反而能在其中表达出较为自由的情感。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包括:隋朝的统一战争基本完成,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科举制度逐步完善,文人士子通过科举选拔进入政府机构;儒家、道家、佛教等多种思想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在这个背景下,陈嘉言以一首描绘晦日宴会情景的诗篇,展示了当时的文人风采和时代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