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效小庾体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
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天晚上春意阑珊,河边的桥上站满了美丽的人儿。她们乘坐着金色的马车,车轮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这些人儿一个个犹如当年的潘安的情人,连手并肩地行走在这美好的春光中,仿佛是洛水中的女神降临凡间。重重的城门自然遮挡不住这春光之美,纷纷涌向了郊外的小平津。
去完善
释义
1. 上元:又称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2. 效小庾体:模仿东晋诗人庚信的诗风。
3. 可怜:值得怜悯,这里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4. 河桥:黄河上的桥梁,这里泛指黄河流域的桥梁。
5. 丽人:美丽的人,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6. 金为络:马匹上的金色装饰。
7. 香车:华丽的车子,这里指女子的车辆。
8. 玉作轮:车轮用玉石制作,形容车辆的豪华。
9. 潘掾:潘岳,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此处借指英俊的男子。
10. 洛神:传说中的洛水女神,这里借指美丽的女子。
11. 重城:多层城墙的城市,这里指洛阳。
12. 小平津:古代洛阳城外的一处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上元夜的繁华景象和作者对美的追求。首句“今夜可怜春”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春天的眷恋之情。接下来“河桥多丽人”描绘了河畔的桥上众多的美丽女子,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接下来,“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通过华丽的车辆装饰,展现出行人们富有的生活状态。然后,“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描述了众人纷纷观赏美丽女子的场景,其中潘掾、洛神都是古代美丽的象征。最后,“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则表达了即使城池重重也无法掩盖住繁华的景象,而人们纷纷涌向小平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整首诗层次分明,色彩绚丽,表现了作者的才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元夜效小庾体》是唐代诗人陈嘉言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上元夜的繁华景象和诗人对往事的感慨。
在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陈嘉言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个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背景下,陈嘉言开始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上元夜这一特殊时刻,陈嘉言想起了南朝诗人庾信的名篇《春赋》。他试图模仿庾信的风格,创作出一首反映上元夜盛况的诗篇。在这首诗中,陈嘉言描述了上元夜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陈嘉言的这一尝试,不仅展示了他的才情,也体现了他对前代文学的敬仰。他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的范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