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清观

标题包含
上清观
上清楼阁倚苍冥,风扫松关昼不扃。溟海潮来浮岸白,罗浮峰近拂帘青。星君像古犹存画,仙履声残尚有亭。当日紫霞何处去,试将往事扣山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上清楼阁高耸入青天,风吹过松树关卡白天也不关门。大海的潮水涌来让海岸显得更白,罗浮山临近仿佛在轻轻擦拭着绿色的帘子。古老的画像里还保留着星君的模样,仙人的脚步声虽然已经消逝但仍然有凉亭在那里。当年紫霞仙子去了哪里呢,让我们试着回忆过去,探寻山间的灵性。
去完善
释义
1. 上清:道教的九天之一,这里借指道观。 2. 楼阁:在建筑物的上层,供人远望或游憩的地方。 3. 苍冥:天空,苍,深蓝色;冥,昏暗。 4. 松关:松树丛生的险要处,这里指道观的大门。 5. 扃:关闭的门扇。 6. 溟海:传说中的大海。 7. 罗浮峰:广东境内的山峰,位于博罗县西北,是粤中四大名山之一。 8. 拂帘青:形容山色青翠,与窗帘相映成趣。 9. 星君:道教中的星神。 10. 像古犹存画:古人留下的画像仍然存在。 11. 仙履:神话中仙人行走的道路。 12. 紫霞:紫色云彩,这里代指紫霞仙子等传说中的人物。 13. 扣山灵:询问山中神灵,表示向山神请教往事。
去完善
赏析
《上清观》是明代诗人陈嘉言的一首描绘道教庙宇上清观的诗。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展现了上清观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宗教氛围。诗的开篇通过“倚苍冥”、“风扫松关昼不扃”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上清观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溟海潮来浮岸白”、“罗浮峰近拂帘青”等诗句,进一步展示了庙宇周围的自然景观。而“星君像古犹存画”、“仙履声残尚有亭”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道教文化和历史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人在结尾处发出了“当日紫霞何处去,试将往事扣山灵”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岁月消逝的怀念和对道教文化的沉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诗人陈嘉言的《上清观》,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信仰和生活的深度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一、诗词的创作时间 《上清观》创作于明朝初年(约公元1368-1644年),这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是道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在这个时代,道教得到了明朝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广,许多宫观得以兴建和修复。 二、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 陈嘉言是一位明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他在朝为官时,曾任职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司副使等职务,政治地位较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受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道教思想,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哲理。 三、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 明朝初期,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事业也逐渐繁荣。此时,儒、释、道三家学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明朝统治者对道教的支持也促进了道教的发展,使其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陈嘉言通过对道教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了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歌《上清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