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胡大灵水斋
永夜何曾寐,寒灯共此情。语难随漏尽,心易向君倾。古道今时少,斯人薄俗轻。由来称俊杰,不倚侠流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漫漫长夜里,我难以入睡,只能与寒灯共享这种情感。语言难以跟随时间的流逝,但我的心却容易向你敞开。古时的道路如今已经很少见了,那些被世人轻视的人也是如此。自古以来,被称为俊杰的人,并不是依靠江湖人的名声。
去完善
释义
《宿胡大灵水斋》是清朝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永夜:整夜;漫长的夜晚。
2. 情:此处指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
3. 语难随漏尽:难以用言语表达完整的心情。漏尽,古代计时工具,这里表示时间流逝。
4. 心易向君倾:容易对你倾诉心声。
5. 古道:古人推崇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
6. 斯人:这个人,指胡大灵。
7. 薄俗:轻视世俗。
8. 由来:自古以来。
9. 俊杰:才智出众的人。
10. 不倚侠流名:不因侠义之名而自傲。
去完善
赏析
《宿胡大灵水斋》是清朝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的自信。
首联“永夜何曾寐,寒灯共此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整夜未眠,与友人共同度过这个时刻,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这里的“寒灯”象征着温暖与光明,也暗示了他们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
颔联“语难随漏尽,心易向君倾”,诗人用“语难”和“心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虽然言语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感受,但他们的友情却能使心灵相通。这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沟通和理解的渴望。
颈联“古道今时少,斯人薄俗轻”,诗人感叹当今社会重利轻义的风气,认为真正的古道热肠之人已经很少了。这里既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友人的赞美。
尾联“由来称俊杰,不倚侠流名”,诗人表示真正的杰出人才不需要依靠侠义行为来赢得名声,因为他们本身就具有高尚的品质。这是对友人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的自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胡大灵水斋》是南宋诗人何绛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40年左右。此时正处于宋末元初,金朝灭亡之后,南宋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何绛在年轻时曾为南宋官员,后来因战乱而弃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何绛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对时局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在此背景下,何绛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他以“大灵水”的意象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清冷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何绛独特的诗歌风格,也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