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蒋季庄
桃花水起问行舟,时不能留迹自留。
何有声名呼子慎,傥能饥渴念之罘。
前车或向中涂废,古井难持短绠求。
闻说下帷书已就,愿从繁露识春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来桃花水漫,
行驶的小船探寻着它的流向,
却无法像流水般静静地留下自己的痕迹。
是谁在远方唤着“子慎”的名?
也许是在思念那个饥饿渴望的它吧。
前面的车辆不知何时已经停下来,
那口古老的井难以用短绳来探取。
听说学习的帷幕已经拉开,
愿意通过繁杂的线索去认识这个世界,就像学习《春秋》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桃花水:指春天涨水的河水。
2. 问行舟:询问船只的行程。
3. 声名:指名声,名誉。
4. 子慎: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同事的名字。
5. 傥:同“倘”,假设的意思。
6. 饥渴:指对知识的渴望。
7. 之罘:古代山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8. 中涂:中途。
9. 古井:古时的水井。
10. 短绠:绳子。
11. 下帷:放下帷幕,比喻专心读书。
12. 繁露:《文选·左思·蜀都赋》中提到“繁露”,此处指知识丰富。
13. 春秋:指《春秋》一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的历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文人志士忧国忧民之情和王淹对友人蒋季庄的关切与期望的诗歌。首联“桃花水起问行舟,时不能留迹自留”以自然景象描绘出春天的来临和世事变幻,表达了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颔联“何有声名呼子慎,傥能饥渴念之罘”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希望他能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虚名所累。颈联“前车或向中涂废,古井难持短绠求”隐含了历史的教训,告诫人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避免重蹈覆辙。尾联“闻说下帷书已就,愿从繁露识春秋”则是鼓励友人在学问上继续努力,通过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来认识现实世界,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整首诗借景抒情,语言深沉,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和执着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王淹创作的诗歌《寄蒋季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即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王淹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然而,他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在他的生涯中,他曾多次遭受贬谪,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许多描绘自己心境和感慨的诗歌,如这首《寄蒋季庄》。
在诗中,王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他希望能够与朋友共享田园之乐,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遭遇挫折时的无奈。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