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渤海高夫人行实
当年初赋柏舟诗,正是中原板荡时。
手挟雏孤历关险,身边鴈影到天涯。
五迁才定霜侵鬓,百岁何曾笑展眉。
为报儿孙须努力,墓前他日要丰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当人们第一次诵读《柏舟》这首诗时,正值中国动荡不安的时期。那时的诗人,携带着幼小的孤儿历经艰难险阻,身边的鸿雁仿佛也到了天地的尽头。经过五次迁移,诗人的才华才得以显现,尽管岁月沧桑,但他从未展露过笑颜。他希望子孙后代能够努力奋斗,将来在墓前为他们竖起一座丰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标题,题目;渤海:地区名,位于今山东北部沿海地区;高夫人:此处指渤海高氏的一位女子;行实:品行,事迹。
2. 当年:那时候,指在动荡时期;初赋:初次创作;柏舟诗:以柏舟为主题的诗歌,这里指的是描述高夫人生平的诗歌。
3.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这里代指全国;板荡:混乱、动荡的时期。
4. 雏孤:幼小的孤儿,这里指高夫人庇护的孤儿;历关险:历经艰难险阻。
5. 身边雁影:比喻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到天涯:形容离自己很远的地方。
6. 五迁:五次搬迁,这里指高夫人不断迁徙以躲避战乱;才定:才能安定下来;霜侵鬓:形容头发变白,这里表示年龄增长。
7. 百岁:一百岁,这里指高夫人一生的时间;何曾:从未,表示否定;笑展眉:形容快乐、舒畅的样子;展眉,舒展眉头。
8. 为报:告诉;儿孙:儿子和孙子;须努力:需要努力;他日:以后,将来;要丰碑:立起一座丰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渤海高夫人的女子,在战乱时期,她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带着孩子历经艰险,经历了五次迁移,直到白发苍苍。尽管生活艰辛,但她从未展露笑颜。诗人以她的坚韧精神鼓励子孙后代努力奋斗,让后世为她树立丰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渤海高夫人行实》是宋代诗人家铉翁的一首描绘高尚女性德行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87年,正值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乱世时期。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家铉翁作为一名有民族气节的文人,在南宋灭亡后,誓死不降元,拒绝为元朝效力。他曾被元朝政府流放至辽东地区,度过了长达25年的囚徒生活。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家铉翁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信仰。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家铉翁被流放期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与渤海高夫人的经历产生了共鸣,从而写下了这首诗歌。通过对渤海高夫人忠诚、坚韧、善良的德行赞美,家铉翁表达了他对高尚女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递出他对人生价值观的坚守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