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听筝

标题包含
听筝
春簷雪干初日长,帘花深压梅影香。 美人帐中午睡起,钗横鬓亸慵添粧。 文窗窈窕鲛绡绿,卧按古筝横漆玉。 微揎翠袖露春葱,学弄梁州初遍曲。 拂弦轻揠三两声,问渠学曲成未成。 已成未成君莫问,听取軮轧伊嘤鸣。 七弦一似焦琴样,立鴈参差相下上。 左按天孙织锦丝,右斡仙人飞海杖。 轻拔浅揠声短长,疾徐洪纤抑复扬。 瓶笙吐韵出蚓窍,云车碾响升羊肠。 双龙晓日吟秋水,孤鸾春风悲镜里。 清猿嘹喨万松间,雏鶑惺松百花底。 平生有耳喜此听,手不能作心自醒。 除却高山与流水,琵琶箜篌俱迳庭。 楼中弄玉吹箫侣,同学丹山凤凰语。 凤凰凤凰来不来,萧史行云在何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勉(1238年-1313年),字述之,号雪坡,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姚勉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上担任了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屋檐在雪干后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帘幕低垂使得梅花香气更加深沉。午间,美人在帐子里醒来,头饰散乱,慵懒地梳理着头发。那窗子宛如鲛人住的海底般幽暗深邃,美人斜靠在古筝旁。伸出翠绿的手袖,仿佛嫩绿的春笋破土而出,学奏一曲新编的乐章。轻轻拨动琴弦,以测学的程度。无论学会与否,她的筝声都如鸟儿的啼唱,使人陶醉。她的手指如同排列有序的雁群,交替上下弹动。左手犹如天宫中的仙子织锦绣画,右手则好似仙人挥舞海鱼的神杖。音调或快或慢,忽高忽低,宛如海水滔滔不绝,音色此起彼伏。她的演奏如同山涧泉水的叮咚作响,又似云朵在空中飘荡,所到之处皆有美妙旋律。她弹奏着孤鸾的哀鸣和双龙的欢快,享受着清晨与春光的美好。百花园里的黄莺也欢唱起来,她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心中清澈无比。除去那些像高山流水一样的曲子,她觉得琵琶和箜篌都无法与她心中的音乐相比拟。她渴望找到能一同分享这音乐的伴侣,就像箫史向弄玉学习吹箫一样。她等待着凤凰的到来,而凤凰到底在哪里呢?
去完善
释义
【春簷】春天的屋檐。 【雪干】冰雪融化。 【初日】新出的太阳,象征开始。 【帘花】窗帘上的花朵图案。 【深压】深藏在。 【梅影】梅花的影子。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 【帐中】帐子里。 【午睡起】从午睡中醒来。 【钗横鬓亸】形容头发松散的样子。 【慵添妆】懒于整理妆容。 【文窗】装饰华丽的窗户。 【窈窕】幽深美好。 【鲛绡绿】鲛绡,一种轻薄透明的丝织品;绿色,这里指窗户的颜色。 【卧按】静静地按着。 【古筝】古代的弹拨乐器。 【漆玉】用漆涂过的玉石,这里指古筝的琴身。 【微揎】轻轻地摇动。 【翠袖】绿色的衣袖。 【春葱】比喻手指纤细柔美。 【梁州】古地名,这里指代音乐。 【初遍曲】刚刚演奏完一首曲子。 【拂弦】用手指轻轻擦过琴弦。 【揠】拔出,这里指弹琴。 【问渠】问他。 【已成未成】表示已经学会或者还没有完全学会。 【君莫问】你不要问了。 【听懂】指听完这首曲子。 【按】弹奏。 【立鴈】雁群排列整齐。 【相下上】指雁群的飞行高低有序。 【天孙】天上的仙女。 【织锦丝】编织锦缎的丝线。 【斡】旋转,这里指弹琴。 【仙人】传说中的神仙。 【飞海杖】神话中的仙杖。 【轻拔浅揠】轻轻地弹奏。 【声短长】声音的长短。 【疾徐洪纤】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高低。 【抑复扬】高低起伏的变化。 【瓶笙】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吐韵】发出韵律般的声音。 【出蚓窍】从蚯蚓的洞穴中出来。 【云车】神话中神仙乘坐的车子。 【碾响】车轮滚动的声音。 【升羊肠】指音乐的节奏上升。 【双龙】比喻两位优秀的演奏者。 【晓日】早晨的阳光。 【吟秋水】形容音乐的悠扬。 【孤鸾】孤独的凤凰。 【悲镜里】悲伤地照镜子。 【清猿】清亮的猿猴叫声。 【嘹喨】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雏鶑】刚出生的黄莺。 【惺松】形容黄莺刚睡醒的样子。 【百花底】百花丛中。 【有耳】指听力正常。 【心自醒】内心自然清醒。 【高山与流水】古琴曲《高山》和《流水》。 【琵琶】古代的弹拨乐器。 【箜篌】古代的弦乐器。 【径庭】相差很远,这里表示不在同一水平上。 【弄玉吹箫侣】指能演奏高超音乐的人。 【同学】一起学习。 【丹山凤凰语】凤凰在丹山上说话。 【凤凰凤凰来不来】凤凰是否来。 【萧史】传说中善于吹箫的神仙。 【行云】飘动的云彩。 【在何许】在哪里。
去完善
赏析
《听筝》是南宋诗人姚勉的一首描绘筝乐表演的诗歌。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筝乐的美妙韵味和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首联描绘了春天初日的美好景象,屋檐上的雪已经消融,梅花散发出淡淡香气。美人午睡后,慵懒地梳妆打扮,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氛围。 颔联描写了文窗深处的绿色鲛绡和漆玉古筝,揭示了筝乐的神秘美感。表演者轻挥翠袖,露出春笋般的手指,开始学习弹奏新曲。 颈联通过询问表演者的学习进度,表达了诗人对筝乐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无论演奏者是否已经学会,我们都能欣赏到那悠扬的乐声。 接下来的四联,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描述了筝乐的各种表现力:时而如焦琴般尖锐,时而成群雁依次上升;有时轻柔舒缓,有时激昂澎湃;既有瓶笙般的幽咽之音,又有云车般的嘈杂之声。总之,诗人将筝乐的各种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联则表达了自己对筝乐的喜爱和对音乐知音的渴望。诗人认为除了高山流水这样的经典曲目,其他如琵琶、箜篌等乐器都无法与筝乐相比。他期待着能遇到像楼中弄玉那样的知音,共同探讨音乐的奥秘。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筝乐表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敏锐洞察力,也让我们得以领略古代筝乐艺术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筝》是南宋诗人姚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压境,战事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姚勉本人在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灭亡的过程,亲眼目睹了国家衰败、人民困苦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听到古筝演奏时的感受。通过对筝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体现了姚勉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在面对国家危亡之际,关心民众疾苦、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