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后忆龙翔寺

标题包含
雨后忆龙翔寺
好溪东赴海门秋,中有禅居涌碧流。 潮信往来双别屿,世缘生灭几浮沤。 菱歌面面来渔鼓,灯火层层到客舟。 何事瓜期外留滞,短窗斜雨不堪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的溪水东面,秋意正浓,佛教寺庙中的碧水缓缓流淌。 在河口的两岸,随着潮汐的涨落,渔船来回穿梭,世间万物犹如泡沫般生灭无常。 渔民们在采菱时唱着歌,敲打着渔鼓,灯光一层层映照在客船上。 为何在这瓜果丰收的季节还要在此逗留?斜倚在窗口,看着连绵不断的雨水,心中充满了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好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丽水市。 2. 东赴海门:指好溪流向东方,汇入东海。 3. 禅居:指龙翔寺,位于好溪边的寺庙。 4. 涌碧流:形容溪水清澈,呈现出绿色。 5. 潮信:即潮汐信息,这里指海潮的涨落。 6. 双别屿:可能指的是两座岛屿,因为“双”有二、两的意思。 7. 世缘:世间的情缘或者世事机缘。 8. 生灭:生出与消亡。 9. 几浮沤:形容世间事物的短暂和不长久,"浮沤"是指水面上的泡沫。 10. 菱歌:采菱时唱的歌谣。 11. 渔鼓:渔民捕鱼时的鼓声。 12. 灯火:此处为借代手法,代表夜晚时的灯光。 13. 客舟:游客乘坐的船。 14. 何事:为何。 15. 瓜期:旧时士人任职满一年称为一瓜,后常以"瓜期"代指期限。 16. 留滞:停滞不前。 17. 短窗:短小的窗户。 18. 斜雨:倾斜飘落的雨水。 19. 不堪:无法承受或忍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雨后水乡的美丽景象,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龙翔寺位于浙江省义乌市,是一所著名的古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好溪东赴海门秋,中有禅居涌碧流”,作者以景开篇,生动地描述了美丽的溪水和禅院。其中“涌碧流”一词,形象地展现了流水潺潺的美景。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展现出故乡的宁静与美好,从而引发读者对美景的向往。 颔联“潮信往来双别屿,世缘生灭几浮沤”,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诗句中提到了“潮信”和“世缘”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潮涨潮落和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诗人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人生哲理:生活中的离别是常态,而生命的消亡亦如浮沤一般短暂。这种情感体验使得诗篇显得深沉且耐人寻味。 颈联“菱歌面面来渔鼓,灯火层层到客舟”,诗人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生动的乡村画面。诗中的“菱歌”是指江南水乡特有的采菱歌声,“渔鼓”则是渔民们劳动时敲打船舷的鼓声。这两者共同构成了美丽的乡村交响曲,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地域风情。同时,诗人还描写了在夜晚时分,船只上点起的灯火照亮了水面,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尾联“何事瓜期外留滞,短窗斜雨不堪愁”,这里诗人以自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瓜期”在古代指的是学子回乡省亲的时间,诗人却未能如期归乡,因此感到忧愁。最后一句“短窗斜雨不堪愁”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在雨中结束,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忆龙翔寺》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薛季宣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在龙翔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大致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在这个时间段内,薛季宣的人生际遇也是颇为丰富的。他出身世家,自幼受家学熏陶,学问渊博。后来步入仕途,担任过地方官吏,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见解。然而,他在官场上的作为并不得志,时常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失望情绪。 此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佛教在南宋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薛季宣也不例外,他对于禅宗思想有较深的研究和体会。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禅意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雨后忆龙翔寺》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由薛季宣这位身处官场但又不得志的文人所作。通过描绘雨后龙翔寺的美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