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音大士赞

标题包含
观音大士赞
草木丘陵,风雷云气。 具足妙相尊,证入三摩地。 万象森罗从鼎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草树木,山丘原野,风吹雷鸣,云雾涌动。佛家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进入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才能领悟佛法真谛。世界纷繁复杂,但内心要如鼎般沉稳平静。
去完善
释义
草木:泛指自然界的一切植物。 丘陵:高低起伏的自然地貌。 风雷云气:代表自然界的气象变化。 具足:指充分具备、拥有。 妙相尊:形容观音菩萨的形象。 证入:证明进入某种境界。 三摩地:佛教用语,指的是达到超越一切执著的境地。 万象:泛指自然界的一切现象。 森罗:罗列、陈列。 鼎沸:比喻热闹纷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观音大士的威仪和智德,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诗中描述的草木、丘陵、风雷、云气等自然界景象,象征着人生的各种境遇和挑战。而“具足妙相尊,证入三摩地”则表达了对观音大士的无上敬仰之情,他形象地描绘出菩萨在众生之中发挥着救苦救难的作用。 “万象森罗从鼎沸”一句,将人世间纷繁复杂的景象比作沸腾的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深刻领悟,同时也强调了观音大士作为救世主的崇高地位,因为他能引领众生脱离苦海,达到涅槃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音大士赞》是宋代诗人释普岩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之间,即宋朝时期。 释普岩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僧人,他在这首诗歌中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以创作佛教题材的诗文为乐。释普岩作为一位有成就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誉。 在释普岩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宋朝这个相对繁荣和安定的时期。尽管朝廷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腐败和政治斗争,但整体上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深受儒家、佛家、道家等多种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总的来说,《观音大士赞》这首诗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释普岩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