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在冰渠中缓缓流动渐渐有了声响,雾气消散后,傍晚的烟囱显得格外明亮。
春风如同阳光般的使者,所到之处,花草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萌发生长。

去完善
释义
水绕冰渠:指环绕田地的沟渠中的水流声。
气融烟坞:烟雾弥漫的江边湿地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明亮。
阳和:春天和暖的阳光。
发生:万物复苏生长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春郊》钱起
这首《春郊》描绘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水绕冰渠”、“气融烟坞”以及“东风”、“逢草逢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在春天的复苏和繁荣。
首句“水绕冰渠渐有声”,以水流的声音为起点,渐渐唤起读者的听觉感知,将人们带入春天的气氛之中。同时,这里的“冰渠”象征着冬天的结束,而“有声”则暗示着春天的来临。
第二句“气融烟坞晚来明”,通过“气融”和“晚来明”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春天阳光逐渐洒满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这里的“烟坞”可以理解为烟雾笼罩的小山,它随着阳光的照射而变得明亮起来,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第三句“东风好作阳和使”,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东风一种神奇的使命——激发万物的生长。这里不仅赞美了东风带来的温暖气候,更强调了它对于万物生长的推动作用。
最后一句“逢草逢花报发生”,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是草地还是花朵,都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这也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景象之一。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读来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郊》是唐代诗人钱起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此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阶段,诗歌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钱起在青年时期便已成名,他曾以诗赋才情著称。然而,在一生中他并未取得显赫的地位,仕途颇为坎坷。这使他的诗作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剖析和对生活的敏感度。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在《春郊》这首诗中,钱起通过对春天田野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也反映了唐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情况,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总的来说,钱起的这首《春郊》融合了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使其成为了一首富有深意的唐诗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