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益之架阁
论事不欲如戎兵,欲如衣冠佩玉严重而宽平。
作文不欲如组绣,欲如疎林茂麓窈窕而敷荣。
桢干盍亦烦绳墨,滋味何如余典则。
吾宗受才万人敌,排空所向无遗力。
亲丧三年面漆黑,交情一语千金璧。
明朝不爨鼾撼壁,裘马借人无德色。
作掾闽山可踪迹,拟将秉秆空螟蟘。
相君有令民未得,勿问堂高若干尺。
春江瀰渺风张席,欲言江水何终极。
贫贱相依鬓毛白,吾可雷同名送客,
浩歌未放情弥激。君看风雅诗三百,
亦有初章三叹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谈论事情不要像士兵交锋那样紧张激烈,而应如同穿着正装的文人墨客,严肃而又宽容。写作文章,不要像编织刺绣那样繁琐复杂,而应是疏密有致、错落有致的布局,婉约优美又充满生机。文章的骨干结构需要细细打磨,但其内在韵味却需要长时间的品味和体悟。
我的同族人才横溢,其能力可对抗成千上万的人。在追求目标时,他们毫无畏惧,一往无前。对待至亲的人事变故,他们会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而对真正的朋友,他们会坚守诺言,信守承诺。
明天早上,他们不会去做饭,只是安静地靠在墙壁上睡觉,但他们却愿意慷慨解囊,帮助他人,而且没有丝毫自夸的表现。他们跋涉在福建的山间田野中,寻找自己的足迹,但他们的志向是治理百姓,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在上任前,他们对宰相立下誓言,让百姓得到安宁和庇护,而不是关注自己的官邸有多大。春天的江面上波涛汹涌,他们想说的是江水是如何无穷无尽地流淌。尽管贫困卑微,但他们依然相互依赖,相伴到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戎兵:指的是军队或者战争,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严肃认真的气氛。
2. 组绣:编织的刺绣,比喻精心设计的言辞或者文章,含有贬义成分。
3. 疎林茂麓:稀疏的树林和繁茂的山脚,这里用来形容文章的布局和结构。
4. 窈窕:形容事物美好、优雅的样子。
5. 敷荣:开花的意思,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文章内容的丰富。
6. 桢干:指房屋的框架,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文章的主干结构。
7. 绳墨:木工用的绳子墨斗,这里用来比喻规矩和准则。
8. 典则:经典的法则和规律,这里用来强调事物的标准和要求。
9. 敌:对抗、抵挡的意思。
10. 亲丧三年面漆黑:指为父母守孝三年的习俗。
11. 金璧:形容珍贵和美丽的事物,这里用来赞美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12. 爨:烧火做饭的意思。
13. 撼壁:拍打着墙壁,这里用来形容鼾声之大。
14. 无德色:没有表现出道德上的优越感,表示谦虚的态度。
15. 掾:官职名,这里用来指陈益之的工作。
16. 闽山:福建山区,这里用来指陈益之工作的地方。
17. 秉秆:拿着禾秆,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陈益之工作的辛苦。
18. 空螟蟘:害虫,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19. 相君:对宰相的尊称,这里用来指代当政者。
20. 民未得:人民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这里用来批评社会的不公。
21. 堂高若干尺:指宰相的地位和权力。
22. 春江瀰渺风张席:春天的江面上风吹起了浪涛,这里用来形容江山景色之美。
23. 江水何终极:指江水的源头和尽头,这里用来表达对江水的好奇和思考。
24. 贫贱相依鬓毛白:形容与陈益之共度贫贱岁月的情景。
25. 浩歌:大声歌唱,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激情和感慨。
26. 情弥激:情感愈发激动,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心情。
27. 风雅诗三百:指《诗经·国风》中的诗篇,这里用来赞美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陈益之架阁”,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陈傅良与友人陈益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离别之情。在诗句中,作者通过比喻、描绘等手法,展现了友人的性格特点和品质。首先,作者将友人比作“衣冠佩玉”,暗示其严肃稳重而又不失宽厚的气质。其次,作者又将友人的文章比作“疏林茂麓”,表现出其作品的自然之美和丰富内涵。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友人的才能和豪爽的性格,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誉和敬仰。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结尾部分,作者以春江景色为喻,寓意友谊的永恒和珍贵,表达了与友人共同走过风雨的坚定信念。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款款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陈傅良对友情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