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春祺锡宴)
□杏堂前,清深窗外,宛似蓬瀛。珠翠分行,笙歌争奏,音韵清新。
玉皇金母情亲。劝醁醑、更酬嗣君。地久天长,花朝月夕,天上长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杏树堂前,清澈幽深的窗外,仿佛是蓬莱仙境。有如翡翠般的鲜花排列成行,乐声悠扬,歌声争艳,音韵沁人心脾。玉帝和王母情深意浓,他们举杯敬酒,祝福天地长存,犹如天堂里的春天永恒不息。
去完善
释义
1. 杏堂:指富贵人家宅院中宽敞华丽的厅堂。杏在古代寓意富贵,常用在建筑或家具的名称中。
2. 清深:此处形容窗子周围的景致清雅深邃。
3. 蓬瀛:蓬莱和瀛洲,都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用来描绘景色如仙境般美丽。
4. 珠翠分行:形容女子们身着华贵服饰,排成行。珠翠是珍珠和翡翠的总称,在这里代指华贵的装饰。
5. 笙歌争奏:笙和歌代表音乐,争奏表示竞相演奏。
6. 音韵清新:形容音乐的音调清脆悦耳,节奏明快流畅。
7. 玉皇金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分别是中国神话中的最高神祇和女仙之首。
8. 情亲:关系亲密。
9. 劝醁醑(lù xǔ):推荐美酒。醁是指美酒,醑是带香味的酒。
10. 更酬嗣君:进一步酬谢君王。嗣君是对新任皇帝的尊称。
11. 地久天长:比喻友谊长久、国家繁荣昌盛。
12. 花朝月夕:指美好的时光,即春天的花开月圆之时。
13. 天上长春:喻意永远快乐美好。
去完善
赏析
《柳梢青·春祺锡宴》是一首描绘皇家盛宴的词作。词人以清新的笔触,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热闹非凡的画面。开头三句描述了杏堂前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接下来的两句“珠翠分行,笙歌争奏”更是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奢华氛围,各种乐器争相演奏,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下阕则着重表现皇室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词人借玉皇金母之口,表达了对宾客的热情款待和祝福之情。“地久天长,花朝月夕,天上长春”收尾,传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长久、国泰民安的期盼与祝愿。整首词格调高雅,寓情于景,充满了浓厚的喜庆气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梢青(春祺锡宴)》是南宋词人曾觌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初期,即公元1127年至1134年之间。此时正是南宋政权建立初期,曾觌身为宫廷侍卫,时常陪伴皇帝左右,参与各种宴会活动。他在南渡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曾觌感受到了时代的剧变和个人命运的流转。面对家国之恨,他虽身处繁华的宫廷生活,内心却充满忧虑。他的词作多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感慨世事如梦、命运无常的心境。这种情感在《柳梢青(春祺锡宴)》一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