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亭酌王史君纪事并呈看花诸君子
红雨斑斑点嫩苔,朱轮轧轧碾轻埃。
园公不作橘中隠,康节肯从花外来。
鶑啭树林添道韵,鸥分江色献诗材。
篮舆便载春归去,谁管酴醿芍药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花如雨点般洒在青苔上,红色车轮轻轻碾压过尘埃。
老园丁不愿做桃花源中人,康节先生却愿意来到繁花的世界。
黄莺在林间歌唱增添了诗意,海鸥点缀着江水带来了灵感。
让我们乘着轿子载着春天离去,谁还在意那盛开的荼蘼和芍药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红雨:红色的雨滴,这里形容花朵的鲜艳。
2. 斑斑点嫩苔:形容嫩苔上散落着花瓣。
3. 朱轮:古代达官贵人的车马。
4. 轧轧:车轮滚动的声音。
5. 轻埃:微小的尘埃。
6. 园公:指园丁。
7. 橘中隐:指隐居在田园之间的人。
8. 康节:指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他提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这首诗中的意境相符。
9. 花外:花丛之外,这里指来自外界的雅士。
10. 鸎啭:黄莺啼叫。
11. 道韵:道家之风韵。
12. 鸥分江色:形容江面上鸥鸟的身影分散,犹如诗篇的素材。
13. 篮舆:竹轿。
14. 春归去:春天离去。
15. 谁管:不管。
16. 酴醾芍药:两种不同的花卉,分别象征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春天的湖亭景色和人们欢聚的场景。首句描绘了花瓣纷纷洒在嫩苔上的景象;第二句则表现了车马喧嚣声中的春日气息。第三句提到,园公并没有隐居在橘子中,而康节也来到了花外之地。这里暗示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赏花的愉快氛围。第四句通过莺鸟啼鸣和鸥鸟江色的生动画面展现了春光之美,为诗歌增添了诗意。最后一句表现出春天已归,无论是酴醾还是芍药都各自盛开着,无人理会它们,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亭酌王史君纪事并呈看花诸君子》是南宋诗人吴泳在公元1259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末期,南宋王朝已经呈现出衰败的迹象,而北方的金国却逐渐崛起。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吴泳通过对湖亭饮酒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这一年里,吴泳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他刚辞去太府寺丞一职,对朝廷的腐败和内忧外患深感忧虑。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救国之道。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南宋末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国的强大使南宋王朝陷入危机之中,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臣当道,政治腐朽。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吴泳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期望,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