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胡天夜清迥,孤云独飘飏。
遥裔出鴈关,逶迤含晶光。
阴陵久裴回,幽都无多阳。
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
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
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
羁旅因相依,恸之泪沾裳。
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
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胡地夜空下,孤独的云朵独自翻飞。
鸿雁关外遥远的地方,连绵不绝的山脉中藏着晶莹的光芒。
在阴陵(古代地名)长久徘徊,幽都(古代地名)的阳光下并不多见。
初冬的寒冷让大海都冻结了,杀气笼罩着苍茫的大地。
北方的马匹喝着冰冷的河水,行走的人脚下踏着胡地的寒霜。
路上有人因为疲惫过度而死去,死在黄沙滩场上。
在外漂泊的人互相依靠,悲痛的泪水湿透了衣裳。
历来都是军队出征,论功行赏却不论生死。
死了的人已经无法复活,只能让活着的人悲伤。
去完善
释义
乔知之《苦寒行》注释:
1. 胡天:北方边地,这里指北方边疆。
2. 清迥:清新空旷。
3. 孤云:孤独之云,此处象征作者自己。
4. 飘飏:飘荡。
5. 遥裔:遥远的边际。
6. 雁关:指北方的关塞,这里借指作者所在之地。
7. 逶迤:曲折绵延的样子。
8. 晶光:闪闪发光的光芒。
9. 阴陵: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
10. 幽都:古代指北方地区。
11. 多阳:阳光充足的地方。
12. 冻巨海:形容寒冷的海水。
13. 杀气流:形容寒冷的气息。
14. 大荒:广阔的原野。
15. 朔马:北方的马。
16. 饮寒冰:在寒冷的冰雪中饮水。
17. 行子:出行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18. 履胡霜:走在北方的霜雪中。
19. 从役倦:因长期服役而疲惫不堪。
20. 黄沙场:黄色的沙地,这里指战场。
21. 羁旅:旅行在外。
22. 依:依靠。
23. 恸:悲痛。
24. 沾裳:泪水湿透了衣裳。
25. 由来:自古以来。
26. 从军行:从军出征。
27. 赏存不赏亡:指活着的人得到奖赏,死去的人得不到。
28. 诚已矣:确实已经死去。
29. 徒令:只让……
去完善
赏析
《苦寒行》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场的严寒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战争中的悲痛之情。在漫天风雪中,诗人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生死的无常。同时,他也批判了统治者的无情,讽刺了他们的赏罚不公。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乔知之的《苦寒行》创作于初唐时期。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随着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中国社会逐渐从战乱走向和平,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然而,这一时期也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人生际遇方面,乔知之经历了隋末唐初的社会动荡,他曾在战争中担任军职,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后来,他在朝廷任职,对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政治斗争有较深的了解。这些经历使他对民生疾苦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时代背景方面,初唐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与此同时,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如贫富差距、官僚腐败等问题。这使得乔知之等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关注,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综上所述,乔知之的《苦寒行》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寒冷冬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