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羸骏篇

标题包含
羸骏篇
喷玉长鸣西北来,自言当代是龙媒。万里铁关行入贡, 九重金阙为君开,蹀躞朝驰过上苑,zazb暝走发章台。 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小山桂树比权奇, 上林桃花况颜色。忽闻天将出龙沙,汉主持将驾鼓车。 去去山川劳日夜,遥遥关塞断烟霞。山川关塞十年征, 汗血流离赴月营。肌肤销远道,膂力尽长城。 长城日夕苦风霜,中有连年百战场。摇珂啮勒金羁尽, 争锋足顿铁菱伤。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谿. 大宛蒲海北,滇壑隽崖西。沙平留缓步,路远闇频嘶。 从来力尽君须弃,何必寻途我已迷。岁岁年年奔远道, 朝朝暮暮催疲老。扣冰晨饮黄河源,拂雪夜食天山草。 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持来报主不辞劳, 宿昔立功非重利。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 只应澶漫归田里,万里低昂任生死。君王倘若不见遗, 白骨黄金犹可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喷吐云雾奔腾而来在西北方向,自己宣称是当代最好的良驹。奔驰万里来到长安,叩开宫廷的大门,早晨在小山上飞驰,晚上在章台街徘徊。用金鞍银辔装饰,路边围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小山上的桂树只能和它的雄壮相比拟,上林苑的桃花也无法和它一较高下。忽然听闻将领们要在沙漠中大展拳脚,皇帝已备好马车。日夜奔波在山川之间,远离烟雾缭绕的关塞已有十年之久。这十年的征程中,汗水洒满了征途,前往月的营帐的路上满是艰辛。皮肤逐渐消磨在漫长的道路上,力气耗尽如同守望的长城。长城上每日忍受着风霜之苦,到处都是曾经的战场。马儿的金铃被震得叮当作响,马蹄踏着铁菱伤痕累累。疲惫的马儿把头耷拉下来,被人遗弃在寒冷的溪流边。在大宛国以北、云南的高山深谷以西的地方,它留下了缓慢的步伐和黑暗中的嘶鸣。当力量耗尽时,它们必须放弃,不必寻找路径因为我已迷失。年复一年地奔驰在遥远的道路上,度过一天天催生疲倦的日子。在黄河源头的水边享受清晨,在白雪覆盖的天山脚下啃食夜草。无论是楚水澶溪还是吴塞乌江,都是战场上忙碌的地带。从远方带着战绩归来,不是为了重利,只是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无私的操守。长久的哀鸣是对君主的忠心,然而君主并不理解它的付出。也许它应该回到田野乡村,轻松地在那里过着自己的人生。如果君主真的不需要它,那么金子与骨头之间的选择就在所不惜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羸骏篇:乔知之的诗篇名,用以描述马匹的雄壮及其不遇于时的命运。 2. 喷玉长鸣西北来,自言当代是龙媒:这句形容一匹从西北边疆来的矫健马儿,声称自己是当世的宝马良驹。 3. 铁关:代指边关要塞。 4. 九重金阙:象征皇宫,“九重”表示宫殿之多,寓意皇宫。 5. 蹀躞朝驰过上苑,暝走发章台:这两句描写马的矫健与雄姿。 6. 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形容马的华丽装饰以及招致众人围观的景象。 7.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分别代指各种各样的骏马与花卉。 8. 天将出龙沙:暗指边塞战争发生。 9. 汉主持将驾鼓车:借汉朝之事喻指古代将军出征。 10. 去去山川劳日夜,遥遥关塞断烟霞:描绘战争过程中跋山涉水的艰苦情景。 11. 汗血流离赴月营:形容士兵在战争中承受的痛苦。 12. 肌肤销远道,膂力尽长城:描述士兵身心的疲惫及力量的耗尽。 13. 长城日夕苦风霜,中有连年百战场:暗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14. 摇珂啮勒金羁尽,争锋足顿铁菱伤:这两句描述士兵在战斗中受伤的情况。 15. 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谿:表现战马疲惫不堪后被遗弃的境遇。 16. 大宛蒲海北,滇壑隽崖西:指边疆遥远之地。 17. 沙平留缓步,路远闇频嘶:刻画马在战争结束后的孤独与悲凉。 18. 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描述不同地域发生的征战事件。 19. 扣冰晨饮黄河源,拂雪夜食天山草:反映士兵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状况。 20. 宿昔立功非重利:强调士兵为国家和君王效力的无私奉献精神。 21. 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表达马儿忠诚之心被埋没的无奈。 22. 澶漫归田里:意味着最终能回到和平宁静的家乡。 23. 白骨黄金犹可市:指战争残酷之余仍然有自私的交易存在。
去完善
赏析
《羸骏篇》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人乔知之以一匹瘦弱的战马为载体,展现了士兵们在边塞战争中受到的磨难以及无奈和壮志未酬的情感。该诗以骈散相间的形式,通过细致的描述,增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战场环境的残酷与生命的顽强。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写羸骏的来历,从中表现出龙的威严;中间四句描绘了驽马的矫健和关隘的美丽;最后十四句则展示了战马在疆场上的辛劳,战事惨烈及将士的坚韧不拔。 本诗以马喻人,既是对战争的谴责,也是对士兵们的赞美,更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羸骏篇》是唐代诗人乔知之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时期(713年-741年),此时的唐朝正处于盛世之下,社会繁荣,政治稳定。然而,看似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官僚腐败、贫富差距以及道德沦丧等现象。 诗人乔知之在创作这首《羸骏篇》时,正值其仕途受挫之际。他原本抱有报效国家、为民请命的理想,但现实却让他感受到无力回天的挫败感。因此,他以“羸骏”为题,将自身的困境寄寓于诗句之中,既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自我精神的激励。 同时,乔知之在诗中融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如“四海安无事,五马恣连翩”描绘了朝廷的繁荣景象,而“官曹不可恋,公道自昭然”则揭示了官场黑暗的一面。通过这些诗句,乔知之表达了他对盛世的反思和对正义的追求,展现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