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逢故夫
妾身本薄命,轻弃城南隅。
庭前厌芍药,山上采蘼芜。
春风罥纨袖,零露湿罗襦。
羞将憔悴日,提笼逢故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世本寒微,曾离京城一隅。
庭院讨厌芍药花,独上山巅采摘草。
春风拂动如丝袂,露水打湿了衣衫。
不堪容颜日渐衰,提着竹篮又遇见那故人。
去完善
释义
1. 妾身: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2. 本薄命:生来命运不好;
3. 轻弃:轻易放弃;
4. 城南隅:城南的一角;
5.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代花;
6. 山上采蘼芜:指在山间采摘野菜;
7. 春风:春天的风;
8. 罥:挂住;
9. 纨袖:丝织品的袖子;
10. 零露:滴落的露水;
11. 湿罗襦:湿润的丝织品上衣;
12. 憔悴日:形容憔悴的日子;
13. 提笼:提着竹篮子;
14. 故夫:曾经的丈夫。
去完善
赏析
《下山逢故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之间偶遇曾经的丈夫的场景。诗人以妾身的身份,通过描述自己原本命运多舛,轻率地离开了昔日居住的地方(即“城南隅”),暗示出她与丈夫之间的情感波折。接下来,她描绘了自己在山中采摘植物的过程,如厌倦庭院中的芍药,而转向山上的蘼芜。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春天遇到曾经的丈夫时的心情。她形容春风如同丝绸般滑过衣袖,而清晨的露水则沾湿了罗裙。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体现:她曾担心被丈夫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但却在提着竹篮下山的时候,意外遇到了曾经的丈夫。这里的“羞将憔悴日,提笼逢故夫”传达出了一种世事无常、缘分未尽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乔知之的《下山逢故夫》创作于初唐时期。此时的乔知之因为才能出众,深得武则天的赏识,一度官至凤阁舍人、修文馆直学士。然而好景不长,在705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乔知之失宠,被贬为奉天府令,地位一落千丈。
在这个背景下,乔知之创作了这首抒发失意情怀的诗歌。诗人借“下山逢故夫”这一情景,表达了对自己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荣耀时光的怀念。诗中描绘了曾经的得意与现在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深深感慨。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初唐时期,由于武则天的统治,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得以施展才华,但神龙政变后,政治斗争激烈,文人失去了发挥的空间,陷入失意的境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乔知之的《下山逢故夫》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