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家兄古镜歌
一尺圆潭深黑色,篆文如丝人不识。耕夫云住赫连城,
赫连城下亲耕得。镜上磨莹一月馀,日中渐见菱花舒。
金膏洗拭鉎涩尽,黑云吐出新蟾蜍。人言此是千年物,
百鬼闻之形暗栗,玉匣曾经龙照来,岂宜更鉴农夫质。
有时霹雳半夜惊,窗中飞电如晦明。盘龙鳞胀玉匣溢,
牙爪触风时有声。耕夫不解珍灵异,翻惧赫连神作祟。
十千卖与灵台兄,百丈灵湫坐中至。溢匣水色如玉倾,
儿童不敢窥泓澄。寒光照人近不得,坐愁雷电湫中生。
吾兄吾兄须爱惜,将来慎勿虚抛掷。兴云致雨会有时,
莫遣红妆秽灵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尺的圆形水池深邃而黑暗,池壁上的纹路细腻且难以辨认。在赫连城的边缘,耕夫们辛勤劳作着。他们围绕着这口古井挖掘,以获得生活的食粮。
历经一个月的细心打磨,镜子终于呈现出清晰的形象。每日中午,菱花镜都会慢慢地展露她的美丽。镀上一层金色的光彩,镜子的光泽如同新生的蟾蜍一样闪耀。人们传说这是一件有千年历史的宝贝,让人敬畏不已。
当它被装在玉匣中的时候,似乎有过龙的照耀。这样的宝物怎么能够用来鉴证农民的形象呢?然而有时候,在深夜突然传来响亮的霹雳声,窗口的电光忽明忽暗,如同一条盘绕的巨龙。它的鳞片闪闪发光,触摸到风时会发出声音。但是,耕夫并不知道这件神奇的东西,反而害怕赫连城里的神祇会降临。
于是,有人以高价卖给了一个叫做灵台的人。他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泉水,仿佛是用百丈高的水柱汇聚而成。泉水的颜色如同碧玉一般,晶莹透亮,孩子们都不敢靠近。清澈的泉水照耀出冷冽的光芒,让人们无法靠近,只有担忧雷电在泉水上方闪烁。
这位叫做灵台的朋友,请你务必珍惜这个宝贝。在未来的日子里,你要谨慎使用它,不要让它受到玷污。尽管现在还不能用她呼风唤雨,但她总有一天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请别让她被红色的泥水弄脏,因为她是我们的希望和灵感之源。

去完善
释义
1. 赫连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2. 灵台:传说中黄帝的居处,这里指代薛逢的住所。
3. 龙照:指古代皇家使用的镜子。
4. 百鬼闻之形暗栗:形容鬼怪见到古镜害怕的样子。
5. 玉匣:用玉石制作的盒子,这里指代装古镜的盒子。
6. 盘龙鳞胀玉匣溢:形容龙纹在镜子上浮现出来。
7. 灵湫:传说中的水泉,具有神奇的力量。
8. 溢匣水色如玉倾:形容古镜反射出的水光如同玉石般美丽。
9. 兴云致雨:古代对龙的赞美,表示龙能带来风雨滋润大地。
10. 莫遣红妆秽灵迹:警告兄长不要将古镜随意丢弃,以免沾染尘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古镜为线索,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首先描绘了古镜的形态和特性,如“一尺圆潭深黑色”,刻画出其深沉神秘的特点。同时,通过“赫连城”的故事,暗示了古镜的悠久历史和神秘渊源。接下来,描述了古镜在阳光下逐渐显现出菱花的景象,表现出古镜的神秘魅力。紧接着,诗人用金膏擦拭古镜,使其更加明亮,犹如黑云中的新蟾蜍。这里暗示了古镜的神奇力量。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古镜曾是龙所照之物,展现了它的珍贵价值。同时,通过讲述霹雳和飞电的现象,表现了古镜具有驱邪避害的能力。然而,农民并不理解古镜的神奇之处,反而对其产生恐惧。最后,诗人提醒他的灵台家兄要珍惜古镜,不要随意丢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镜的描绘,展示了其神秘、珍贵的特性,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于古人的敬畏之心和对神奇事物的尊重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逢的这首《灵台家兄古镜歌》创作于晚唐时期。在当时,由于朝政腐败、战乱频仍,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生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薛逢在晚年时曾任侍郎,但因性格刚直,遭人陷害,被贬为刺史。这段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更加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此外,晚唐时期的诗坛风气以讽喻诗为主,诗人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这种风气在薛逢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他通过对古镜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
综上所述,《灵台家兄古镜歌》的创作背景是薛逢在晚唐时期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成为晚唐诗歌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