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浮云起层阴,空中薄为雾。 簷端雨声寒,客子念迟暮。 祝融如昨日,白帝已更御。 寒声傍络纬,秋意入庭树。 六龙疾其驱,岁月不吾与。 妇子催授衣,荒城闻砧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流动的云彩生成一层阴暗,天空中淡薄地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雾气。屋檐下传来凄冷的雨滴声,远方的游子在这黄昏时刻思念着家乡。 时间过得好快,就像昨天还热得如同祝融(传说中的火神)的季节,现在已经变成了需要更换御冬之衣的时候了。听到蟋蟀那近似于寒冷的鸣叫声,感受秋天的气息渗透进庭院里的每一棵树。 岁月匆匆,像六龙那样奔驰而过,不等人珍惜就已经消逝。而家中的妻子和孩子已经开始催促准备过冬的衣物,而在遥远的城市里也传来了捣衣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浮云起层阴:浮云,漂浮的云彩;层阴,层层的阴影或云层。这句描绘了天空中云朵聚积形成阴影的景象。 空中薄为雾:薄,接近、逼近;雾,雾气、云气。这句表示天空中的云雾逐渐逼近。 簷端雨声寒:簷端,屋檐;寒,寒冷。这句描述了下雨时,屋檐上雨水滴落的响声让人感到寒冷。 客子念迟暮:客子,离家在外的人;迟暮,傍晚时分,也指年老的时候。这句表达了离家在外的人思念故乡的心情,以及感叹时光流逝。 祝融如昨日:祝融,传说中的火神;如昨日,好像昨天一样,形容时间不长。这句以火神祝融比喻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 白帝已更御:白帝,西方之神,代表秋天;更御,更换、交替。这句意味着夏天过去,秋天已经来临。 寒声傍络纬:寒声,寒天的声音;傍,靠近、挨着;络纬,一种鸣虫,也叫莎鸡。这句描述了秋天的声音伴随着络纬的鸣叫传入庭院。 秋意入庭树:秋意,秋天的气息;庭树,庭院里的树木。这句表现了秋天的气氛笼罩在庭院的树木之间。 六龙疾其驱:六龙,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车,由六匹神马拉车;疾其驱,迅速行驶。这句形容太阳迅速运行,暗示时间的流逝。 岁月不吾与:岁月,时间和日子;不吾与,指时间不等待我。这句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妇子催授衣:妇子,妇女和孩子;授衣,发放寒衣。这句描写了妇女和孩子忙着准备冬天的衣物。 荒城闻砧杵:荒城,荒废的城市;砧杵,捣衣石和棒槌,用于洗衣服。这句通过荒城中传来洗衣的声音,表现了深秋时节的生活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雨》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阴雨天气时的感慨。诗人以浮云、层阴、空中薄雾等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抒发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他以祝融和白帝的更替暗喻季节的变化,以及寒声和秋意所带来的凉意,进一步强调出时间的推移。最后,诗人通过描述妇女儿童催促准备冬衣和荒城中传来捣衣之声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于寒冷的恐惧和对岁月的忧虑。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雨中的思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 在这期间,晁公溯因才学出众,曾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官职。然而,南宋时期政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始终萦绕于心。这种时代氛围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之情。当时,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春雨对于农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带来丰收的希望。诗人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