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晚雨中

标题包含
春晚雨中
绿杨庭院雨如丝,已是梅林欲熟时。 惭愧春工起归兴,向来节物彼何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廖行之(1051年-1128年),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西崇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廖行之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放弃科举之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柳树环绕着宁静的小院,雨水如丝般洒落,这正是梅子即将成熟的时节。这让我对春天产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然而这些季节变化和自然界的美景,我又如何能够全部了解呢?
去完善
释义
春雨绿油油的院落如同丝丝缕缕的线,正值梅树结满果实成熟的时候。在欣赏春天美好景物的同时,也使我产生了回乡的念头,这个情感向来是隐藏在季节更替之中的,又怎么能够明了呢?
去完善
赏析
《春晚雨中》廖行之这首古诗描绘了春日傍晚细雨中的景象,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歌首句通过“绿杨庭院”和“雨如丝”的描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次句“已是梅林欲熟时”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梅花即将凋谢,象征着春天即将离去。 第三句“惭愧春工起归兴”中,诗人用“惭愧”一词表达了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之情。这里的“春工”指的是春天的创造力,它让万物生长、生机勃勃。诗人认为春天的离去让人产生回归故里的想法,而这种情感是人类无法理解的。 最后一句“向来节物彼何知”则是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和敬畏。他意识到,人类虽然可以感知到春天的美好,但对于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仍然知之甚少。这首诗通过对春雨中的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晚雨中》是南宋诗人廖行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春雨绵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创作于公元12世纪的南宋时期,此时正值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热衷于诗歌创作,尤其是在山水田园题材上有所发展。 在廖行之的人生经历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而是更加专注于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他的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王朝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然而,文人墨客们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将目光投向了自然界的美好。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使得山水画和田园诗在这一时期得以蓬勃发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