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七十二

标题包含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七十二
新年已十日,十日在家乡。到家一句子,哑子吃生姜。眉毛上𨁝跳,鼻孔里论量。针小眼大,尺短寸长。云霞飞片片,流水自茫茫。剪断五色线,补作春衣裳。知有者全身披搭,不知有者且莫轻狂。莫莫莫莫,老僧与汝安心方。雪消春自至,事过心清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年已过十日,十日期盼着回乡。刚进家门一句话,如哑巴吃了生姜。眉头紧皱心怦跳,鼻孔呼吸稍有些慌张。小事如同针尖细,大事像天一样宽。云朵悠悠飘散,河水自由流淌。旧衣换新颜,五色丝线暂封藏。知足的人儿穿戴华美,不知足的人切莫狂妄。不要不要不要,我在这给你安慰良方。消融白雪春日来,度过困境心灵得清凉。
去完善
释义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七十二》是宋朝诗人释梵琮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日的时期。 2. 十日:指过了新年的十天后。 3. 家乡:指作者自己的故乡。 4. 到家一句子:指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5. 哑子吃生姜:形容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妙悟境界。 6. 𨁝跳:形容眉毛上的皱纹跳动,表示心情愉悦。 7. 鼻孔里论量:形容在鼻子里谈论别人的长短优劣。 8. 五色线:古代神话中,五色线可以驱邪避疫。 9. 补作春衣裳:指补充和完善自己修行的不足之处。 10. 全身披搭:指完全领悟了佛法的道理。 11. 安心方:指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12. 雪消春自至:形容内心的烦恼消除后,自然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13. 事过心清凉:指经历过事情后,心境会变得平静清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新年期间回到家乡的心境和所见所感。诗句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禅宗佛教的一些教义和生活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新年已十日,十日在家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已在新年的第十天回到了家乡,寓意着诗人已在尘世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到家一句子,哑子吃生姜”,这句中的“哑子吃生姜”象征着难以言说的道理。这意味着诗人在家乡找到了一个深刻的领悟,这个领悟如同哑子吃生姜一样,虽然感受得到却无法用言语表达。 “眉毛上𨁝跳,鼻孔里论量”,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微妙感受,“眉毛上𨁝跳”表达了内心的激动,而“鼻孔里论量”则意味着内省和对生活的审视。 “针小眼大,尺短寸长”,这两句强调了生活中的相对性,表达了事物的尺度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观念。 “云霞飞片片,流水自茫茫”,这两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代表了生命的流动和不息。 “剪断五色线,补作春衣裳”,这句揭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放下过去的纷扰,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春天的到来。 “知有者全身披搭,不知有者且莫轻狂”,这是诗人对世人的劝诫,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觉悟,不要盲目追求虚妄的东西。 “莫莫莫莫,老僧与汝安心方”,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描绘,表示他已经放下了执着,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雪消春自至,事过心清凉”,这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经历过世事之后所达到的内心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七十二》是宋代诗僧释梵琮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歌以禅宗的禅理和超脱世俗的思想为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宇宙的感悟。 创作时间: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的宋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发展迅速,宗教尤其是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人生际遇:释梵琮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的一生都在寺庙里度过,从事佛事活动,他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禅意。他常常通过参禅、打坐、诵经等方式来体悟禅理,并在心灵深处寻找生命的真义。 时代背景:在宋代,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禅宗作为一个重要的佛教派别,在当时非常流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学习禅宗思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释梵琮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