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潘鄮屋
洛阳才解珮,过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
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洛阳刚解开佩饰,转眼秋分已过。
普天之下共享一轮明月,千山万壑飘荡着悠悠白云。
大雁行迹如烟,迷朦了清晨的树林;虫儿采集露珠,湿润了芬芳的香芹。
满纸的字句倾诉着我的思念之情,面对清风,想把它寄送给你。
去完善
释义
1. 洛阳: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及北宋等朝代的都城或陪都。
2. 解珮:指古代妇女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这里代指作者的朋友离开洛阳。
3.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秋季从这一日起进入下半程,白天与黑夜的时长相等。
4. 四海:泛指全国各个地方。
5. 雁烟:大雁飞过时形成的烟雾。
6. 虫露:露水滋润昆虫。
7. 香芹:一种香气浓郁的蔬菜。
8. 临风:面临风起。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洛阳才解珮,过眼忽秋分”起笔,描绘了秋天来临的情景。这里借用洛神宓妃的故事,将洛神比作诗人的理想,表达出诗人希望追求高尚品格、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接下来,诗人通过“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两句,表达了四海之内,人人共享一轮明月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友人共度良辰美景的期待。接下来的“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则是对秋日清晨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眷恋。最后,诗人以“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作结,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寓意着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如秋风中的纸张,随风飘散,情真意切。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潘鄮屋》是宋代词人陈允平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6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南侵,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允平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时局动荡,他的家庭受到战争的影响,家境逐渐衰落。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求仕途上的发展。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潘鄮屋,两人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患内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允平对这种社会现状深感痛心,他希望用自己的诗词来唤醒人们的爱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尽一份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