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陈巽斋寒窗听雪诗卷

标题包含
题陈巽斋寒窗听雪诗卷
彤云黯淡酿天寒,却向江头理钓船。 雪打蓬窗眠不著,声声时送到吟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彤云密布预示着严寒将至,我却在江边整理渔船。雪花敲打着窗户,搅扰着睡眠,然而这声音却不时地传到我吟咏之处。
去完善
释义
1. 彤云:红云。这里用来形容天空中乌云翻滚的情景,表示即将下雪的天气状况。 2. 黯淡:阴暗无光。这里用来形容天气阴沉,暗示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 3. 酿:这里是酝酿的意思,指天气逐渐变冷的状况。 4. 江头:江边。这里的江指的是长江,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 5. 理钓船:整理钓鱼船。这里是指诗人准备在江边钓鱼,度过寒冷的冬天。 6. 蓬窗:简陋的小屋窗户。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 7. 眠不著:睡不着觉。这里的“著”是古汉语中的助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 8. 吟边:吟咏诗歌的时候。这里的“边”是古汉语中的介词,表示时间或地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陈巽斋寒窗听雪诗卷》是诗人易士达在描写陈巽斋作画的场景和感受。诗中描述了江边的寒冷景象,通过"彤云"、"天寒"等词描绘出冬天的寒冷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江头垂钓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以“雪打蓬窗”和“眠不著”形象地表现出了冬日严寒的侵袭,以及诗人对于寒冷的抗拒。而最后的两句“声声时送到吟边”则展示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状态,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整首诗以自然的冬天景象为背景,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艺术心境和对文学的热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陈巽斋寒窗听雪诗卷》是南宋著名诗人易士达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南侵之际。这一时期,宋朝国力衰退,北方大片领土被金国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易士达作为一个文人雅士,虽然身处繁华的临安城(今浙江杭州),但他心系家国,忧国忧民。他与当时的许多爱国文人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创作,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投身抗金事业。 陈巽斋是易士达的好友,二人志同道合,经常一起切磋诗文。在这首诗中,易士达通过描绘陈巽斋在寒窗下聆听雪花的情景,表达了对陈巽斋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借此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在国家危难之时,文人墨客应当肩负起拯救家国的重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