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中怀古一首

标题包含
舟中怀古一首
耀德先王不耀兵,汪洋施泽在生灵。 孰违天戒并民欲,不爱邦家嗜虏庭。 作俑乱生诚有自,覆车势合亦难停。 山河异境伤王导,云海高翔羡管宁。 愿以丝毫裨汉室,岂无弓矢毙胡星。 愚翁事业空遗臭,经义分明战血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苏籀"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翻译中,要注意保证原文的意义和韵律得到保留。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翻译: 光辉道德的古圣王并不炫耀武力,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播撒福泽给众生。谁若是违背天意与民意,必定不会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家园,反而会沉迷于敌人的宫廷。制造混乱的原因确实存在,但是停止这场灾难却并不容易。 山川河岳分隔着异族的土地,这让我想起了曾帮助国家的王导;而高高的云端上翱翔的鸟儿,则让我敬仰隐退山林的管宁。我愿意为国家付出一丝一毫的力量,怎么能没有弓箭去射杀那些入侵的敌人呢?愚蠢的老者只知道留下骂名,却不知道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经书中所明确的战斗精神和正义。
去完善
释义
1. 耀德:彰显德行,这里指用德行教化百姓。 2. 先王:此处指的是历史上的贤明君主。 3. 不耀兵:不要炫耀武力,这里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4. 汪洋:广大无边,这里形容君主的仁爱之心。 5. 生灵:指世间的万物生灵。 6. 民欲:百姓的意愿和要求。 7. 天戒:上天的警示。 8. 爱邦家:热爱自己的国家。 9. 嗜虏庭:指对敌人的仇恨。 10. 作俑:比喻做坏事的开端。 11. 覆车:比喻失败的教训。 12. 势合:指形势的发展。 13. 王导: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曾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 14. 管宁:三国时期魏国著名隐士,曾在辽东地区隐居三十余年。 15. 汉室:这里指宋朝。 16. 弓矢毙胡星:意指用武器消灭敌人。 17. 愚翁:这里是作者的自称。 18. 事业:这里指战争。 19. 遗臭:留下恶名。 20. 经义:儒家经典的主旨。
去完善
赏析
《舟中怀古一首》是南宋文学家苏籀的一首诗作。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诗中描绘了古代君王以德治国、关注民生的事迹,以及个别统治者违背天意、不顾民众利益的行为。诗人认为,战乱和动乱的发生是有原因的,而历史的车轮一旦启动就很难停止。诗人通过怀念王导和管宁这两位历史上的名臣,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尽一份力,以抵御外侮、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怀古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此时正值金兵南下,北方领土丧失,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内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苏籀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深感忧虑。他在舟中游历之时,回望历史的兴衰,感慨万千。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如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一度威震四海,但最终也都无法摆脱命运的轮回。这种强烈的对比使他对现实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在诗人的眼中,长江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而舟则是他个人在这个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存在。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消逝的英雄们的怀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在当时政治斗争中被牺牲的小人物的同情,以及对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家园的百姓的关切。 总的来说,《舟中怀古一首》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在这个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他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都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