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丛兰一首
楚郢都梁奇韵佚,岚溪云壑初何僻。
根蒂条荂玩九春,葩叶尖萌碧逾尺。
蕙转东君溢宠光,露浥清华烟染色。
蓊勃天芬透绮疏,英蕤绿艳撩诗客。
滋荣九畹不因人,无际幽深来响屐。
三嗅书帷尝涉猎,满把骚人安忍释。
映俎垂筵纫委佩,斸苔徙槛芳盈室。
燥虚黏腻俗尘清,祛病析酲驱抑鬰。
猗猗不采亦奚伤,雍容屈宋无伦匹。
赏慨年芳次第菲,轻重憎怜从结习。
辛夷为坞薜萝门,莎菼蒲芦类非一。
庭中绝出忘忧右,差等水仙诚莫逆。
遥知最妙岭头梅,适口和羹似难及。
更与丘明评国芗,后皇媚之殊赫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国都梁神韵独特,山水景色最初是何等偏远。
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经过九个春天,花蕾绿叶娇嫩茁壮,超过一尺。
蕙草转向东方,阳光充盈,露水滋润,烟气沾染颜色。
茂盛的天香透过雕花的窗户,花朵和绿叶吸引了诗人的注意。
在九畹之地自我滋养,不受人类影响,在无尽的幽深之处传来响屐之声。
多次翻阅诗书,尝试涉猎其中,对诗人充满感慨,难以释怀。
在宴会上摆设鲜花,修剪枝叶,花香弥漫室内。
清除烦扰的世俗尘埃,祛除疾病,清醒头脑,驱散忧郁。
茂密的花卉无论是否被采摘都不会受到伤害,它们优雅地超越了屈宋的作品。
欣赏感慨花朵的生长变化,感受爱与憎的感情积累。
以辛夷为坞,用薛萝做门,莎菼蒲芦种类繁多。
在庭园中忘记忧愁,与其他植物相互媲美。
遥想岭头的梅花最美,口味调和,似乎难以达到。
再与《左传》一起评价国家的香气,后皇的宠爱更为显赫。
去完善
释义
1. 楚郢:指楚国都城郢。
2. 都梁: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怀化市境内。
3. 奇韵佚:奇特韵味消散。
4. 岚溪:山间的溪流。
5. 云壑:云雾弥漫的山谷。
6. 根蒂:植物的根部。
7. 条荂:植物的枝条和花朵。
8. 玩九春:度过了九个春天。
9. 葩叶:花叶。
10. 尖萌:嫩芽。
11. 碧逾尺:叶子碧绿,超过了一尺。
12. 蕙转东君:蕙草随着春天的到来而生长。
13. 露浥清华:露水滋润着清新华美的环境。
14. 烟染色:烟雾沾染了颜色。
15. 蓊勃:旺盛的样子。
16. 天芬:天上的芬芳气息。
17. 绮疏:华丽的窗户。
18. 英蕤:形容花繁茂美丽。
19. 绿艳:绿色的艳丽。
20. 撩诗客:勾起了诗人创作的热情。
21. 九畹:泛指众多的兰花。
22. 响屐:走路时脚步声。
23. 三嗅书帷:多次闻到书斋里的香味。
24. 满把骚人:满怀的诗人情怀。
25. 安忍释:怎么能放下。
26. 映俎垂筵:摆放在宴席上。
27. 纫委佩:将兰花系在衣带上。
28. 斸苔徙槛:挖掉苔藓,移动栏杆。
29. 燥虚黏腻:使空气变得干燥清爽。
30. 祛病析酲:消除疾病,清醒头脑。
31. 抑鬱:抑制忧愁。
32. 猗猗:美好的样子。
33. 轻重度:轻微的喜好和厌恶。
34. 憎怜:喜欢和讨厌。
35. 结习:积累的习惯。
36. 辛夷为坞:用辛夷建造的小屋。
37. 薜萝门:长满藤蔓的门。
38. 莎菼:莎草和茅草。
39. 蒲芦:芦苇。
40. 差等:区别等级。
41. 水仙:水仙花。
42. 莫逆:非常要好的朋友。
43. 岭头梅:山顶上的梅花。
44. 适口和羹:味道适宜的佳肴。
45. 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
46. 国芗:国家的香馨之气。
47. 后皇:皇帝的皇后。
48. 媚之:对它的喜爱。
49. 赫奕:显赫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赋丛兰一首》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丛兰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诗人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表现了丛兰清雅高洁的品质。同时,诗歌还表达了诗人对兰花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咏兰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丛兰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一首描绘兰花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现实关怀。
苏籀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复杂。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苏洵是北宋著名文人。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未能跻身官场。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反思。在《赋丛兰一首》中,他以兰花为象征,表达了坚守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在苏籀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在政治上却面临着外患内忧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北方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宋朝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国内的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民生疾苦日趋突出。这些时代背景使得苏籀等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关切。
总之,《赋丛兰一首》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展现了苏籀个人的才情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