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
閒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野径无人剪,疏窗入薜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生活谁能像我一样,退休后的日子很难适应。权力和地位会带来危险和压力,过分的追求荣誉会败坏品德。雨水催促虫子离开洞穴,寒冷的天气逼迫鸟儿搬家。荒野的小路上没有人修剪,疏落的窗户里长满了藤蔓。
去完善
释义
1. 閒居:指隐居或闲散生活。这里表示作者选择归隐生活。
2. 退迹:指离开世俗社会,这里引申为隐居。
3. 要势危身早:指追求权力和地位容易导致自身陷入危险。
4. 浮荣败德多:意为浮华的名誉往往会导致品德败坏。
5. 虫出穴:指虫子因雨水来临而逃离洞穴。
6. 鸟移窠:指鸟儿因寒冷而迁移到温暖的地方筑巢。
7.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8. 疏窗:即窗户稀疏的屋子。
9. 薜萝:一种攀援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闲居》是唐朝诗人释延寿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恬淡的笔触描绘了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表达了对自己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的向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展示了闲居生活的丰富内涵。
首联“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姿态表达了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在这里,“退迹”一词意味着放弃名利,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总是让人难以割舍。
颔联“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名利场中的虚伪与腐化。他告诫人们,追求权势地位往往会导致身心受损,而虚浮的荣誉则更容易使人道德沦丧。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闲居生活的坚定信仰。
颈联“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诗人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规律。在这里,“雨催虫出穴”象征着生命的诞生与发展,而“寒逼鸟移窠”则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传承。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
尾联“野径无人剪,疏窗入薜萝”,诗人以疏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在这里,“野径无人剪”意味着没有世俗的纷扰,而“疏窗入薜萝”则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总之,《闲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在诗人眼中,闲居生活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让人们在自然中找到安宁与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居》是唐代诗人释延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47年-901年之间,即唐朝晚期的中和年间至唐末。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释延寿(847-901),字嵩山,本名李延寿,唐朝末期著名的僧人、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计,他一度游历各地,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亲身体验到了民间的疾苦,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
公元860年,释延寿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出家为僧,开始了他的佛学生涯。他在佛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唐末四大高僧”之一。此外,他还擅长书法和诗歌创作,其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
《闲居》这首诗表达了释延寿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厌倦。在他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走向衰落,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面对这样的现实,释延寿选择远离尘世喧嚣,过上清静的隐居生活。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风光和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