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积翠峰

标题包含
积翠峰
翠压群峰地形直,落日猿声在空碧。 天风吹散断崖云,古松长露三秋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群山矗立在地平线上,直冲云霄;夕阳西下时,传来山间回荡的猿啼之声,响彻在这广袤的天空中。 狂风肆虐着悬崖峭壁,把云雾吹散得无影无踪;古老的松树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叶子上的露水如秋天的色彩,流露出岁月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1. 积翠峰:山峰名称。 2. 压:遮挡,遮住。 3. 群峰:指许多山峰。 4. 地形直:地势陡峭直立。 5. 落日:夕阳西下的时候。 6. 猿声:猿猴的叫声。 7. 空碧:天空湛蓝。 8. 天风:高空的风。 9. 吹散:把某物或某种状态驱散开。 10. 断崖:陡峭的山崖。 11. 古松:古老的松树。 12. 长露:长期显露。 13. 三秋:秋季的三个月份,即孟秋(初秋)、仲秋(中秋)和季秋(深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积翠峰》描绘了群山峻岭间的美景。诗人以“翠压群峰”开篇,突显出山势的高耸和壮美。接下来,“落日猿声在空碧”传达出傍晚时分,山中回响着雄浑的猿声,与天边的碧空相互辉映。接下来的两句诗中,“天风吹散断崖云”展示出山巅处的风力强劲,吹散了环绕在山崖间的云彩;而“古松长露三秋色”则表达了古松之上凝结的寒露反射出秋季美丽的色彩。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将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积翠峰的气势和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积翠峰》是唐代著名诗人释延寿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释延寿在这个时期生活困苦,他曾经在深山老林中修行多年,对山水的感悟非常深。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贞观年间,唐朝的佛教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著名的佛教学者都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释延寿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禅意,表达了他对佛学的深刻领悟。 《积翠峰》这首诗描绘了积翠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总的来说,这首《积翠峰》是在贞观年间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由释延寿这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和深厚佛学功底的诗人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