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峰
盘空势险露岩根,深洞声寒落石泉。
好是雨余江上见,水云僧出认西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岩的底部盘旋而上,深处传来令人寒意的瀑布声和落石声。这场雨后,站在江边看到这样的景色真是美妙无比,如同云雾笼罩的水墨画一般,一位僧人在远处现身,似乎在指引我们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
去完善
释义
1. 盘空:形容山峰环绕,状如盘旋于天空。
2. 露岩根:露出地面的岩石根基。
3. 深洞:幽深的洞穴。
4. 落石泉:指岩石间滴落的泉水。
5. 好是:正是,恰是。
6. 雨余:雨后。
7. 水云僧:隐喻云雾之中的僧侣。
8. 西天:西方极乐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蛾眉峰》这首诗描绘了蛾眉峰的险峻地势和自然景观。首句“盘空势险露岩根”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陡峭与险要,强调了其高耸入云的雄姿。第二句“深洞声寒落石泉”则通过描述山谷间的洞穴、瀑布等景致,传达出了山中的幽深与宁静。
诗的后两句“好是雨余江上见,水云僧出认西天”通过对雨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雨后初晴时分的清新美景。同时,诗人又以水云僧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佛教的元素,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蛾眉峰》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融入了宗教元素,既有自然景观的美感,又富有深邃的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蛾眉峰》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释延寿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约公元750年)。在这期间,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释延寿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见长。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和中衰阶段,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时代气息和历史价值。在《蛾眉峰》这首诗中,他以蛾眉峰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在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热衷于游历山水,抒发胸臆。释延寿作为一位僧人,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