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诗 其二十二

标题包含
山居诗 其二十二
且停多事莫矜誇,寂寞门中有道华。隈岭静同猿窟宅,栽松閒共鹤生涯。荣来祇爱添馀禄,春过谁能悟落花。唯有卧云尘外客,无思无虑老烟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时放下纷繁世事,不要夸耀自己;在寂寞的门庭里,有道德的光芒闪烁。与山岭为伴,静静地像猴子一样生活;悠闲地栽松树,跟仙鹤共度时光。荣华到来只喜欢增加我的财富,春天过去谁能理解落花的哲理。只有那些超脱世俗的隐士,无忧无虑地在红尘之外度过晚年。
去完善
释义
1. "且停多事莫矜誇":暂且停止纷繁世事,不要夸耀自己的能力。 2. "寂寞门中有道华":在寂静的山居生活中,追求内心的道德修养。 3. "隈岭静同猿窟宅":在安静的山区,与山猿共享洞府作为住所。 4. "栽松閒共鹤生涯":闲暇时种植松树,与仙鹤共享悠闲的生活。 5. "荣来祇爱添馀禄":荣华富贵只是表面的浮华,并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满足。 6. "春过谁能悟落花":春天过去了,谁又能理解花朵凋谢的道理呢? 7. "唯有卧云尘外客":只有那些超脱世俗的人,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8. "无思无虑老烟霞":在山林之中,没有忧虑地度过晚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释延寿的一首山居诗,表达了作者在山林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描绘山间的美景和隐逸生活,传达了禅宗哲学的意境。 首联“且停多事莫矜誇,寂寞门中有道华”,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要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一境界如同山林中的寺庙一般,虽然寂静但充满了智慧与和谐。 颔联“隈岭静同猿窟宅,栽松閒共鹤生涯”,描述了山间的自然景象和生活。诗人将自己与山间的动植物紧密相连,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中,猿与鹤分别代表动物界的两种不同种类,象征着诗人包容万象的生活态度。 颈联“荣来祇爱添馀禄,春过谁能悟落花”,诗人以落花为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花开花落,岁月更迭,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在纷扰中保持平静与超脱。 尾联“唯有卧云尘外客,无思无虑老烟霞”,诗人在这一联中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示自己已摆脱世俗的烦恼,如烟霞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尘世之外。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诗 其二十二》是五代时期的僧侣释延寿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主体内容是描绘深山古寺的美景,并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禅意的心境。 在公元907年至960年间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和僧侣选择避世隐居,寻求心灵的宁静。释延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深山古寺里过着简朴的生活,用诗歌记录自己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悟。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释延寿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游历四方,参访名山古刹,学习佛法。然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不得不面对战乱的困扰和社会的不公。这些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同时间段内,五代十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较为落后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和僧侣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以逃避现实的困境。释延寿的山居诗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