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中

标题包含
舟中
一水浮千棹,悠悠来去人。 缆开湘浦岸,帆落楚江滨。 风色东西变,潮痕旦暮新。 祗兹澄汉色,几度化为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艘小舟飘荡在浩瀚的水面上,承载着众多来来往往的人。 船儿解开缆绳驶离湘江岸边,收起船帆靠泊在楚江之畔。 随着风向的变化,船只东飘西荡,而水面的潮痕也随著昼夜更迭不断更新。 就在这片明亮的江水上,小船经历了无数次的风浪波折,也曾数次化身为尘埃。
去完善
释义
1. 舟:小船; 2. 一水:一条河水; 3. 千棹:指许多船只; 4. 悠悠:从容自然貌; 5. 来去人:来来往往的人; 6. 缆:绳索; 7. 湘浦:湘江岸边; 8. 帆:船上的帆布; 9.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 10. 滨:水边; 11. 风色:风向、风力; 12. 东西变:从东向西改变; 13. 潮痕:潮水的痕迹; 14. 旦暮新:早晚出现新的变化; 15. 祗兹:只此; 16. 澄汉色:清澈的河水; 17. 几度:几次; 18. 化为尘:化作尘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水波涛的诗。诗人通过细致观察江水的流动变化,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融合,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中“一水浮千棹”表现了江水的广阔无垠,而“悠悠来去人”则表达了人生在这浩渺的江河中的渺小与短暂。接下来,诗人以“缆开湘浦岸,帆落楚江滨”展现出江面的变化,喻示着人生的无常。“风色东西变,潮痕旦暮新”描述了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的自然现象,用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最后两句“祗兹澄汉色,几度化为尘”,则以江水澄清后的颜色比喻人生的纯粹与洁净,但即使如此纯净的人生,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尘土。这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释延寿之手,创作于公元895年左右。 在唐代末期,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发,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释延寿作为一位诗僧,虽然远离尘世,但同样受到时代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民生的关注。 释延寿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出家为僧,寄情山水,以诗言志,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在《舟中》这首诗中,释延寿以舟中的视角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他以江水比喻人生,表达了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道理,同时也传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生活气息的浓郁,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