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
山拥千家邑,江涵万顷天。
洪涛舂落日,老树秣荒烟。
失路或搔首,夷途争著鞭。
劳生几寒暑,半鬓已苍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群山簇拥着上千户人家的小镇,江面映出广阔的天空。波涛汹涌,仿佛在撞击即将落下的太阳;老树上停着几只觅食的水鸟,给荒芜的烟雾增添了生气。
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时,或许只能以手挠头,寻求出路;而平坦的大道,大家都争相赶路。时光荏苒,度过了无数个严寒与酷暑的交替,半边的头发已经花白。
去完善
释义
《西兴》:西兴为古代渡口,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李泳:北宋著名文人。
1. 山拥千家邑:这句是说群山围绕的西兴古镇,邑是城镇的意思。
2. 江涵万顷天:这句是说钱塘江水在天际映出宽阔的景象。涵通涵,有包容的含义。
3. 洪涛舂落日:这句是说波涛汹涌的钱塘江水撞击着将要落下的太阳。舂chōng,冲撞之意。
4. 老树秣荒烟:这句是说古老的树木在荒野的烟雾中若隐若现。秣mò,意为喂马。
5. 失路或搔首:这句是说迷路的人们不时地挠头想办法。失路指迷路,搔首指用手抓头。
6. 夷途争著鞭:这句是说平坦的道路上人们争相挥舞马鞭前行。夷途指道路平坦。
7. 劳生几寒暑:这句是说劳累一生度过了几个春秋。劳生指辛苦劳累的人生。
8. 半鬓已苍然:这句是说诗人已经年过半百,鬓发都已斑白。鬓bìn,鬓角;苍然形容头发变白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的"山拥千家邑,江涵万顷天"描绘了群山环抱的乡村和浩渺无际的天空,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洪涛舂落日,老树秣荒烟"则通过描写江水拍打岸边的礁石、老树与荒烟相互映衬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沧桑。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失路或搔首,夷途争著鞭"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困惑和无奈。这里的"失路"象征的是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困境,而"夷途"则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诗人通过描述人们在这两种境遇下的不同表现,揭示了人性在面对挑战时的复杂心态。
最后两句"劳生几寒暑,半鬓已苍然"则是诗人对自己半生辛劳的感慨。"劳生"意味着辛勤努力的生活,而"半鬓已苍然"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满头白发、年华已逝的情景。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留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兴》是唐代诗人李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45年至762年之间,即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个时期,李泳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早年曾入仕为官,后因遭人陷害被贬谪,远离朝廷。这段经历使他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同时,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唐玄宗在位时,虽然国家繁荣,但政治腐败、军事衰弱等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国力受到极大削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时代背景都为李泳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沉的情感基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