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逢故人
草县一相值,忽思倾盖时。
年来无限事,别后几篇诗。
石乱水流急,竹深烟散迟。
兵戈方满眼,我辈欲何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县相逢的那一刻,忽而想起过往岁月里的交情。
多年来已历经无数世事变迁,离别后再度相聚已成诗中人。
河岸边的乱石旁,水流湍急,竹林深处,烟雾弥漫,缓缓飘散。
战乱时期,所见皆是不幸,我们究竟能去往何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草县:指新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这里用"草县"形容新昌县的简朴与寂寥。
2. 一相值:偶然相遇的意思。一,表数词;相值,即相互遇见。
3. 倾盖:本指停车交谈,此处借指初次会面。
4. 年:指过去的时间。
5. 篇诗:指故人留下的诗篇。
6. 石乱水流急:描绘了河流中石头杂乱且水流湍急的景象。
7. 竹深烟散迟:描述了竹林深处烟雾消散缓慢的景象。
8. 兵戈:指战争。
9. 方满眼:表示到处都是战争的状况。
10. 我辈:指自己和故人这样的知识分子。
11. 欲何之:想要去往何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故人在草县相逢的情景,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忧虑。首联“草县一相值,忽思倾盖时”,表达了诗人与故人重逢的喜悦之情。颔联“年来无限事,别后几篇诗”,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感叹。颈联“石乱水流急,竹深烟散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尾联“兵戈方满眼,我辈欲何之”,则表达了对战争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昌逢故人》是唐代诗人李泳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天宝年间,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开始出现社会矛盾和危机。在这个时期,李泳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波折。他曾任职地方官吏,但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回乡。在新昌这个地方,他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在诗中,李泳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世事无常、人生离合的深深感慨。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心态和价值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