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危楼云雨上,其下水扶天。
群山四合,飞动寒翠落檐前。
尽是秋清栏槛,一笑波翻涛怒,雪阵卷苍烟。
炎暑去无迹,清驶久翩翩。
夜将阑,人欲静,月初圆。
素娥弄影,光射空际绿婵娟。
不用濯缨垂钓,唤取龙宫仙驾,耕此万琼田。
横笛望中起,吾意已超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楼倚云矗立,底下碧水环绕青天。
四周青山环绕,清凉翠色如飞絮飘落屋檐。
秋天宁静地越过栏杆,笑声中波涛翻滚,浪花似雪,席卷着苍茫的炊烟。
炎炎夏日已悄然离去,留下清爽的时光,自由自在飘荡。
夜色渐深,人们安静下来,月亮初升圆满。
嫦娥的影子在月光下舞动,光线洒向空中,如同绿色的仙子翩翩起舞。
不必洗濯帽缨,也不必垂钓,只需唤起龙宫仙子的车驾,耕耘这千亩琼华般的稻田。
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我心旷神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危楼:高楼。
2. 云雨上:指高楼的顶部。
3. 水扶天:形容水面与天空相连的景象。
4. 四合:四周环绕。
5. 飞动:快速流动。
6. 栏槛:栏杆。
7. 波翻涛怒:形容波涛汹涌的景象。
8. 雪阵:比喻浪花如雪。
9. 苍烟:青色的烟雾。
10. 炎暑去无迹:指炎热的夏天离去。
11. 清驶:清澈的水流。
12. 翩翩:轻盈飘逸的样子。
13. 阑:即将结束。
14. 素娥:指月亮。
15. 绿婵娟:形容月光洒在绿叶上的景象。
16. 濯缨垂钓:指洗涤帽带在水边垂钓,喻指隐逸生活。
17. 龙宫仙驾:指神话中的龙宫仙女。
18. 万琼田:形容广阔的水面如同白玉般的田地。
19. 横笛:指吹奏横笛。
20. 望中起:指在视野中升起。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李泳的一首词作,表达了作者面对壮丽景观时的欣喜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危楼云雨上,其下水扶天。" 开头两句描绘了壮丽的楼阁高耸云端,其下江河奔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景象。这里的"危楼"和"水扶天"共同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群山四合,飞动寒翠落檐前。" 紧接着,作者通过"群山四合"和"飞动寒翠"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群山的环抱和草木的生机。这种动态的场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进一步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尽是秋清栏槛,一笑波翻涛怒,雪阵卷苍烟。"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秋天江景的描述,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虽然秋天的江面看似平静,但"波翻涛怒"却预示了潜在的汹涌波涛。同时,"雪阵卷苍烟"这一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苍茫而壮观的景象。
"炎暑去无迹,清驶久翩翩。" 这两句承接上文,强调了季节的变化以及江水的清澈。炎炎夏日已经离去,取而代之的是清新宜人的初秋时节。这种自然的更替既是对时间的感叹,也是对生命轮回的体悟。
"夜将阑,人欲静,月初圆。" 这三句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月夜中的思绪。夜深人静之时,一轮明月逐渐升起,这象征着团圆与和谐,同时也触发了诗人的无尽感慨。
"素娥弄影,光射空际绿婵娟。" "素娥"代指嫦娥,这里通过描绘嫦娥在月光下的倩影,展示了她神秘而迷人的形象。而"绿婵娟"则意味着月色如水,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不用濯缨垂钓,唤取龙宫仙驾,耕此万琼田。" 在这部分,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烦恼,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龙宫仙驾"和"万琼田"则为他提供了一个浪漫而梦幻的理想世界。
"横笛望中起,吾意已超然。"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总结。横笛声中,他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也是这首词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唐代诗人李泳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是唐朝国势繁盛的时期,但已初现衰败迹象。
李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他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等职,对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在《水调歌头》一词中,通过对水调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期盼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文学,尤其是诗歌。文人墨客喜欢以诗言志,抒发情怀。李泳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时人的赞誉。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李泳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中度过了他的一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