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夜坐

标题包含
寒食夜坐
雨余虚庑静前墀,坐到空江月上时。 马嚼青刍喧夜寂,人围绿幕梦归期。 一年已是逢寒食,千里谁能慰客思。 留宿春城愁落寞,杏花明日更离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时行(1083-1145),字当可,号缙云先生,南宋著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来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 冯时行在地方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细雨之后,廊檐宁静无波,我在月下独坐,观看空寂的江面。 夜间的马儿咀嚼着青草,热闹了寂静的夜晚,人们围着绿色的帷幕,梦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又是一年到了寒食节,远在他乡的我无法安慰自己心中的思念之情。 在春天的城市里停留过夜,心中感到孤独与寂寞,明天早晨,杏花会更为凋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雨余虚庑:指下过雨后空寂的庑殿。庑,古代建筑旁屋。 2. 前墀:台阶前的空地。 3. 空江月:形容江河静谧而月色美好。 4. 马嚼青刍:马儿吃草料的声音,青刍指的是新鲜的草料。 5. 绿幕:绿色的帷幕,象征梦幻般的景象。 6. 归期:回家的时间。 7. 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禁火,只能冷食,故名。 8. 春城:春天的城市,这里指的是繁花似锦的城市。 9. 离披:分散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寒食夜坐》是一首描绘春天夜晚孤独寂静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雨余虚庑静前墀”和“坐到空江月上时”两句,展现出春雨过后的宁静夜晚,月光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紧接着,诗人用“马嚼青刍喧夜寂,人围绿幕梦归期”描绘出寂静的夜晚中,马蹄声打破寂静,以及人们围着绿色的帷幕做梦的场景,进一步表现出春天的静谧之美。 接下来的诗句“一年已是逢寒食,千里谁能慰客思。”表明又是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但是身在千里之外,无人能够安慰诗人的思乡之情。最后,诗人以“留宿春城愁落寞,杏花明日更离披。”收尾,暗示明日的离别会让原本寂寞的心情更加沉重,表达出作者内心无法排解的愁绪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夜坐》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政局动荡不安,金兵南下侵略中原,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冯时行出身贫寒,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曾任官职,但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免。 在国家危难之际,冯时行忧国忧民,渴望报国,但现实中的无奈和无力感让他感到痛苦。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寒食夜坐》,表达了心中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以寒食节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孤独、冷清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在那个特殊时代的内心挣扎和对国家的忠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