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知府给事赴阙

标题包含
送知府给事赴阙
紞如惊晓鼓,仙斾戒晨兴。 万臂攀朱毂,千兵拥绿縢。 归途非杳邈,高步即严凝。 竹马光前迹,蒲鞭掩旧称。 睿襟思启沃,宸扆伫疑丞。 舆论方盈耳,佥谋尽伏膺。 公乎调大鼎,皇矣赉良肱。 属吏垂三异,微才仅五能。 梁园暂未至,燕馆愧先登。 北海难充荐,西曹久见矜。 顽金虽自况,巧冶欲谁凭。 深结君轩恋,翻思附骥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如同破晓时的警钟响起,晨光中满是仙人的仪仗。 众人攀附在红色的轮毂上,千军万马拥护着绿色的藤蔓。 路途并不遥远,只需迈开坚定的步伐。 以竹马的光彩作为过去的足迹,用蒲鞭掩盖过去的称呼。 君王用心倾听,期待臣子献上启发的意见。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人们都心怀忠诚。 有才之人应当治理国家大事,天子的身边倚重贤良之臣。 对于下属官员们的赞扬数不胜数,只是我这个小人物仅有微不足道的才华。 未到那美丽的梁园,却在燕国的馆舍提前感到惭愧。 北海之大难以推荐自我,西曹已经对我有所关照。 虽然自认为是一块顽固的金子,但又想被那技艺精湛的工匠雕琢。 深深地眷恋您的轩辕阁,期待着能够依附在骏马的尾巴上。
去完善
释义
1. 紞如:古代报晓的器具。 2. 仙斾:指官员的车队。 3. 戒晨兴:准备早晨出发。 4. 万臂攀朱毂:形容众多的人依附于官员。 5. 千兵拥绿縢:形容士兵们保护官员。 6. 归途:回京的道路。 7. 高步:步入朝堂。 8. 严凝:严寒的季节。 9. 竹马光前迹:用竹马游戏比喻青少年时的趣事。 10. 蒲鞭:以蒲草为鞭,表示不施加严厉惩罚。 11. 睿襟:皇帝的智慧。 12. 宸扆:皇帝的座位。 13. 疑丞:指负责纠察的官员。 14. 舆论:公众的言论。 15. 佥谋:大家的意见。 16. 大鼎:国家的政务。 17. 皇矣:伟大的君主。 18. 赉良肱:赏赐优秀的辅政大臣。 19. 属吏:下属官员。 20. 三异:三次不同等级的推荐。 21. 微才:谦虚地表示自己才能不足。 22. 五能:指五种才能。 23. 梁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的花园,代指文人的聚会场所。 24. 燕馆:燕国的宾馆,这里指朝廷。 25. 北海:指北海太守孔融,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 26. 西曹:汉代郡国设置的地方长官,这里指地方官。 27. 久见矜:长期受到重视。 28. 顽金:比喻愚钝之人。 29. 巧冶:技艺高超的工匠。 30. 附骥蝇:比喻依附于有势力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为送别即将赴任的知府给事所作。诗人以细腻、铺陈的手法,描绘了友人即将前往的都城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勉励。 首联“紞如惊晓鼓,仙斾戒晨兴”,形容都城早晨的喧闹景象,借喻朋友即将开始新的使命。“万臂攀朱毂,千兵拥绿縢”进一步描述了都城的繁荣与军队的森严。接下来的颔联,“归途非杳邈,高步即严凝”,则是对朋友前程的信心和祝愿。 颈联开始,转向对朋友的鼓励和期待:“竹马光前迹,蒲鞭掩旧称”寓意友人过去的功绩将惠及未来;而“睿襟思启沃,宸扆伫疑丞”则表明君王对国家治理的期望,暗示友人应大展宏图。 接下来,诗人更表达了社会对友人的肯定和信赖:“舆论方盈耳,佥谋尽伏膺。公乎调大鼎,皇矣赉良肱”。这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对友人在新岗位上的信任。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谦虚地认为自己的才能只够得上五个方面的职责(即“微才仅五能”),但又表达了自己乐于助人、积极投入工作的意愿。 在尾联中,诗人透露了友人即将赴任的地方还没有到达,但已经开始感慨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并表达了希望可以成为朋友的辅佐者,一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知府给事中丞文彦博任职京城,他在一次诗会上创作了这首《送知府给事赴阙》。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赴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诗人的创作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文人墨客聚集于京城,他们时常举行诗会,相互交流诗歌创作心得。在这种氛围下,文彦博的诗才得以展现,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文彦博本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历任州郡长官、尚书右丞等要职,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在这一时期,文彦博的生活相对安定,但他仍然关注国家时事,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