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星观
鹤发庞眉二老仙,林间老屋十余间。
斋粮不蓄惟栽菊,道眼长明祇看山。
朋侣过从应绮用,比邻掩映是嵩辕。
蹔游自愧尘劳迹,解帢临溪濯腻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头发花白眉毛浓重的两位老人,就像是仙人一般。他们在树林里有一座十几间的房子。他们的饮食简单,只有菊花相伴。他们的心境高远,只知道欣赏山间的美景。他们的朋友和伴侣应该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的邻居就是著名的中岳嵩山。我来到这个地方,感到非常的惭愧,因为我知道自己仍然有很多世俗的烦恼。所以,我脱下了帽子,站在溪流旁边清洗我的脸,希望能够洗净我心中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金星观:古代的一处道教庙宇;
2. 鹤发庞眉:形容年老的道士外貌特征;
3. 老屋:即指金星观的房屋;
4. 斋粮:修道者食用的素食;
5. 不蓄:没有储存;
6. 栽菊:种植菊花,古人以菊花为高洁的象征;
7. 道眼:指洞察世事的道眼;
8. 祇看山:只看山色,表示心境的平和;
9. 朋侣:朋友;
10. 过从:交往,相互拜访;
11. 绮用:华丽的使用;
12. 掩映:相互遮蔽,这里指树木和建筑相互遮挡;
13. 嵩辕:代指嵩山和轩辕山,这里是诗人比喻周围的山水风光;
14. 蹔游:暂时的游玩;
15. 自愧尘劳迹:诗人感觉自己身上的俗世痕迹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16. 解帢:脱去头巾,表示诗人的敬意;
17. 临溪濯腻颜:在溪流边洗脸,表示诗人想要洗去尘世烦恼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历金星观时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通过“鹤发庞眉二老仙”的描述,展现出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形象,暗示出他们对世事的洞彻和超凡脱俗的境地。而“林间老屋十余间”则进一步展现了这一环境氛围,让人感受到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与安祥。
随后,诗人通过“斋粮不蓄惟栽菊”展示了这两位老者的日常生活:他们不追求物质的丰足,而是用心栽种菊花,这无疑是隐逸生活的象征,凸显了他们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道眼长明祇看山”则是表达了他们在道法上的领悟,体现了对山川自然的欣赏和亲近。
接着,诗人提及“朋侣过从应绮用,比邻掩映是嵩辕”,意味着朋友们在闲暇之时,相聚在此,共享一段美好的时光;附近的景色映衬着远处的山峰,更显出景色的层次和美感。
最后,诗人以“暂游自愧尘劳迹,解帢临溪濯腻颜”作结,表示自己暂时脱离世俗的困扰,来到此处洗涤心灵的疲惫,感叹于此地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所创作的《游金星观》这首诗,作于其晚年告老还乡后。诗人在这一时期脱离宦海浮沉,尽享田园生活。文彦博在晚年更加关注道教,常常参访各地道观,诗中的金星观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时期的文彦博经历丰富,他历任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和神宗五朝,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曾多次拯救国家危机,政治成就斐然。然而随着年岁渐长,文彦博开始感受到宦海风波的无常,逐渐对道教产生兴趣。于是他在回乡之后,更多地转向了研究道家学说和修炼养生。
当时正处于宋神宗时期,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较突出。知识分子普遍对现实有所不满,渴望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在此背景下,文彦博选择通过诗歌表达对道教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这从他晚年所创作的许多描写山水景色和道观景致的诗篇中可以看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