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恩赐鲜鱼恭纪
银鬣金鳞照坐隅,烹鲜连日赐行厨。感逾学士蓬池鲙,味压诗人丙穴腴。素食余惭留匕箸,加餐远信慰江湖。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角落中闪耀着银色鬃毛和金色鳞片,连续几天烹饪新鲜的鱼肉供我们享用。这比赵壹在池塘里品尝过的美味还要让人感动,也比王之涣在丙穴品尝过的丰腴美食更胜一筹。虽然作为素食者,我惭愧于留在餐具旁,但远方的朋友寄来的食物让我感受到温暖,给我增添力量。我一生都在梦想有朝一日能披着斗笠、穿着蓑衣,徜徉在水波荡漾之间,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渔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银鬣金鳞:指色泽光亮的鱼。
2. 照坐隅:光线照射在角落的地方。
3. 烹鲜:烹饪新鲜的鱼肉。
4. 赐行厨:指皇帝赐予的厨房里的食物。
5. 感逾:感动超过。
6. 学士:有学问的人。
7. 蓬池鲙:指古代书画家赵孟頫画的《捕鱼图》。
8. 味压:味道超过。
9. 丙穴腴:丙穴,位于四川茂县的泉水;腴,肥美。这里指肉质鲜嫩。
10. 素食余惭:惭愧于吃素食。
11. 加餐远信:指增加食物的数量和种类。
12. 笠檐蓑袂:竹笠、蓑衣,渔夫的装束。
13. 平生梦:一生的梦想。
14. 臣本烟波一钓徒:我原本就是烟波浩渺中的一介渔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连日恩赐鲜鱼恭纪》,是清朝著名诗人查慎行所作。首联描绘了皇帝赐予的鲜美鱼肉在座位的一角闪闪发光,点明了诗的主题。颔联用两个典故赞美了这些鱼肉的美味,分别是“学士蓬池鲙”和“诗人丙穴腴”,使读者感受到鱼肉的美味。颈联则表达了自己在享用这些食物时的惭愧心情,因为诗人平时饮食清淡,现在却要为了健康而增加食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作为渔人的身份,这与皇帝的恩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连日恩赐鲜鱼恭纪》是清代著名文人查慎行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在这个时期,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以发展。
作为查慎行来说,他一生经历丰富,曾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谕德等官职,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然而,查慎行在官场生涯中也曾遭遇波折。如雍正初年因受弟案牵连而革职,家居十余年之久。这段时间,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体验,对于世事沧桑有着深刻的感受。
在同时间段内,整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也是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之一。清朝初期,国家经过多年的战乱,急需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康熙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和睦共处。
综上,查慎行在这首《连日恩赐鲜鱼恭纪》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康熙皇帝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深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