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疑冢
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穗帐陈。到底不知埋骨地,却教台上望何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诗词中, 分香卖履是形容妇人在丈夫去世后思念和缅怀他的生活琐事; 歌吹声则是借代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 穗帐是指类似于现今的蚊帐.
翻译成现代优雅的白话文就是: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 女人们在寂寞的夜晚独自伤神, 哀叹着对逝去丈夫的怀念。她们不知道亡夫的骨灰被埋在何处, 只能在自家的窗台前, 盼望着哪一天能再次见到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查慎行(zhā shèn xíng):清朝文人,本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
2. 曹操疑冢(cáo cāo yí zhǒng):指三国时期曹操为了防止盗墓者在死后发掘其墓葬,特命令设置了七十二座坟墓迷惑盗墓者。
3. 分香卖履(fēn xiāng mài lǚ):指曹操在遗嘱中要求家人将他生前所穿的衣物以及用的熏香分配给手下将士,表示对他们一生奉献的感谢。
4. 独伤神(dú shāng shén):独自黯然神伤。
5. 歌吹声(gē chuī shēng):形容乐声。
6. 穗帐陈(suì zhàng chén):形容墓葬中的陈设和随葬品。
7. 到底(dào dǐ):究竟,到最后。
8. 埋骨地(mái gǔ dì):安葬尸骨的地方。
9. 却教(què jiāo):反而使。
10. 台上(tái shàng):指在墓前祭祀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曹操疑冢》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描绘东汉末年枭雄曹操墓地的诗。首句“分香卖履独伤神”中的“分香”指的是曹操临终前将珠宝分给妻妾的典故,而“卖履”则是他将生前所用的鞋子交给左右之人,令其售卖。这一句表现了曹操一生显赫,却独独在这两件事上显露出了伤感和深情。接下来的“歌吹声中穗帐陈”描述了葬礼时喧闹的场景,“歌吹声”表明当时的盛况,“穗帐陈”则意味着人们怀着尊敬之情送别这位曾经的一代霸主。
紧接着的第三句“到底不知埋骨地”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使在他死后,世人仍无法确知曹操的真实墓葬所在,可见当时人们的疑惑和好奇。结尾一句“却教台上望何人?”指出尽管曹操的墓冢位置成谜,但后人仍在猜测、探寻,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关注和敬仰。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刻画了曹操去世后庞大的场面以及后人对他的无尽缅怀,同时巧妙地展现出一代豪杰身上孤独、伤感的特质,使得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人性的复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操疑冢》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作品,创作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这一时期,清朝刚刚建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家逐渐稳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然而,与此同时,官场腐败现象严重,许多官员追求名利地位,生活奢侈无度。
查慎行身为一位有远见的诗人,深感忧虑。他在作品中通过对曹操疑冢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些行为的批判和担忧。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奸诈、狡黠著称,其墓葬之谜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诗人以此为背景,讽刺了当时的权贵们为追求财富地位而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