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大通驿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的雾气刚刚散去,太阳还未升起。
远远地就能看到集市,红色的树木突然移动到了河湾边。
江风轻拂,云朵轻盈。
画家用浓淡不同的色彩,精心描绘出荆关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大通驿:大通驿站,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东南古雷水、长江交汇口处。
夙雾:清晨的雾气。
朝阳:初升的太阳。
翠烟:绿烟,形容烟雾中的绿色。
红树:指秋天里的枫树、乌桕等经霜变红的树木。
风软:微风徐来,让人感觉很舒适。
九子山:又名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画家:指古代绘画艺术家。
浓淡意:指绘画时对于色彩的深浅、明暗的处理手法。
斟酌:仔细考虑、反复权衡。
荆关:荆浩与关仝,五代十国时期两位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善画北方山水,关仝善画江南山水。

去完善
赏析
《早过大通驿》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诗句描绘出清晨时分过过大通驿时的自然景象。前两句“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描述了雾气散去、朝阳还未升起的时刻。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绘了远景的市集、近处的绿树、柔美的江水和轻盈的云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景致的赞美,以及将这种美好的感觉通过画家精湛的技艺表现在画面上的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过大通驿》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这是清朝初期相对稳定的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繁荣期。
查慎行在这个时期的遭遇颇为复杂。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以诗名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查慎行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后来又因为牵扯到徐乾学等人的科场舞弊案而遭到革职。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查慎行的诗歌作品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比较特殊。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文人墨客在求仕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