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裕见寄之什
伯才不鼓琴,良为知音撤。
渊明琴无弦,荆扉昼常闭。
吾道传沧洲,初不待识别。
叔孙志谐俗,礼乐用绵蕝。
子陵持正论,阿谀腰领绝。
宁可负凿方,枉尺未应屑。
郊居本寂寞,况乃生计拙。
食指日益繁,资用时告竭。
客至坐无毡,窃与郑公埒。
天随拾杞菊,焉能餍餔餟。
平生所厚人,过门或电掣。
尝闻贵易交,一命已变节。
包苴既无鱼,裋褐倦造谒。
阔远故人书,谁复访衰苶。
有燄手可炙,其如火不热。
闻酸蚋必聚,其如醯不冽。
向来出肺肝,生死语虚设。
醇风恣浇漓,仁义从荡灭。
江湖足相忘,何苦怨离别。
黄君忘年友,岁寒我辈列。
抗志忌诡随,讲究亦可悦。
高堂甘旨奉,敢以贫故阙。
姑从敩学半,俯首栖林樾。
近枉寄赠篇,用意尤清切。
似闻于易道,琅诵口不辍。
顾慙泽畔癯,韦编老披阅。
未达言外意,搔首漫卼臲。
三圣日星垂,墙仞靡容瞥。
动静本自然,发明頼前哲。
屈伸相感触,至理甚昭晰。
泰反复于隍,需顺出自穴。
机缄默循环,勿用腾口说。
寒泉终可食,但贵井常渫。
正乏双南金,报称愧灭裂。
见许惠然来,谅不出良月。
莫学王子猷,兴尽江天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子若不弹筝,必定因为缺失知音。
陶渊明弹琴时,琴弦却是虚悬。整日关闭柴门。
我的道路通向沧海,初始不需要人们知晓。
叔孙志向却跟随世俗,礼乐制度因此而生。
严子陵坚持正义之言,不屑逢迎拍马。
宁愿承受凿方之痛,也不能弯曲一寸来迎合。
郊外的住所原本寂寞,更何况生活拮据。
手指越发繁多,资金耗用殆尽。
客人来访时座上无毯,我倒是和郑公一样。
天赐我拾取杞菊,又怎能满足饥饱。
一直照顾的老朋友,偶尔经过门前。
曾听说尊贵者容易变换朋友,一个命令就会改变他们的气节。
连封包都没有鱼,穿着短褐疲于奔走。
远方老友的书信已很久,谁来探访我这病弱的身形?
有火焰就能烤火,可惜火焰并不热烈。
听闻酸味会让蚊子聚集,那就像醋不够酸一样。
一直说出肺腑之言,生死之说不过虚妄。
纯正的风气已被磨灭,仁义之道随之覆灭。
在江湖中我们可以互相忘记,何必抱怨离别。
与黄先生做忘年之交,我们同是岁寒之人。
坚定志向,不要违背规律,研究学问也可感到喜悦。
在高堂之上享受美食,不会因为贫困而缺席。
暂且学习一半,低头躲在树林深处。
最近收到了你的寄赠诗篇,用心尤为感人。
似乎听说了易经的道理,口中琅琅诵念不停。
反观自己的笨拙,老翻读那些破旧的韦编。
不明白其中的言外之意,只能抓头皮胡诌。
三位圣人如同太阳星辰般照耀,他们的高墙不容侵犯。
动作与静止都源于自然,先贤的教诲指引方向。
伸缩间我们能得到感悟,真理清晰可见。
国泰民安如在地上,顺应自然来自地下。
机关缄默的循环,无须滔滔不绝。
清泉终究可以饮用,只要那口井永远清澈。
缺少那双珍贵的金子,回报称赞又惭愧不已。
期待你能亲自到来,估计不在近期。
别像王子猷那样,兴尽而归,留下一片江天的雪。
去完善
释义
1. 伯才:指西汉时期的钟子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俞伯牙的知音。在这里借指李令裕是作者的知音。
2. 良:确实。
3. 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此处指李令裕知难而退,像陶渊明一样放弃官职。
4. 琴无弦:陶渊明《拟古·其四》中的诗句,形容自己虽担任县令,却犹如古琴无弦,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5. 荆扉:用荆棘制作的柴门,比喻简陋的居所。
6. 沧洲:水边的陆地,这里借指作者隐居的地方。
7. 叔孙:指东汉时期的赵岐,字叔通,后被封为北中郎将,从事军事、教育等工作。
8. 礼乐:礼仪和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绵蕝:指有条不紊地传授礼乐。
10. 子陵:即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
11. 阿谀:逢迎拍马的意思。
12. 腰领:腰部和颈部,这里是逢迎拍马的人为了讨好他人而不惜卑躬屈膝的意思。
13. 凿方:指木工用的方形凿子。
14. 枉尺: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扭曲自己的原则。
15. 生计:生活来源。
16. 食指:指家庭人口。
17. 资用:指日常生活开销。
18. 告竭:耗尽,用尽。
19. 郑公:指唐朝诗人杜甫,曾做过左拾遗等官职。
20. 天随:宋朝诗人陆放翁,号天随子。
21. 杞菊:枸杞和菊花,都是中草药,可以食用。
22. 餔餟:吃食。
23. 生平:一生之中。
24. 过门:拜访。
25. 电掣:形容速度极快。
26. 包苴:包裹,这里是送礼的意思。
27. 无鱼:没有礼物,空手而来。
28. 裋褐:粗布短衣,这里是形容衣着简朴。
29. 造谒:登门拜访。
30. 阔远:疏远。
31. 故人书:朋友的来信。
32. 衰苶:衰老疲惫的样子。
33. 有燄:有活力,有热情。
34. 火不热:指人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左右。
35. 酸蚋:指喜欢造谣生事的小人。
36. 醯不冽:指醋的味道不够浓烈,比喻说话没有力度。
37. 肺肝:指内心真实想法。
38. 生死语:指无关紧要的话。
39. 醇风:纯正的风气。
40. 浇漓:指风气变得淡薄。
41. 仁义:儒家主张的仁爱和正义。
42. 荡灭:消失。
43. 江湖:泛指社会。
44. 黄君:指李令裕。
45. 忘年:不分年龄的友谊。
46. 抗志:坚守志向。
47. 诡随:指违背自己意愿去迎合别人。
48. 讲究:探讨研究。
49. 高堂:指父母。
50. 甘旨:美味的食物。
51. 瘠:瘦弱。
52. 韦编:指读书。
53. 披阅:翻阅。
54. 挠头:形容困惑不解的样子。
55. 三圣:指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儒家圣人。
56. 日星垂:形容三位圣人德高望重,如同日月星辰照耀人间。
57. 墙仞:比喻距离很近。
58. 靡容瞥:不能容忍一丝一毫的错误。
59. 动静:指行动和安静。
60. 发明:指发现真理。
61. 前哲:指前代的智者。
62. 屈伸:指人生的起伏。
63. 至理:最高的道理。
64. 昭晰:明白清楚。
65. 泰:指《易经》中的泰卦,象征天地交融、万物亨通。
66. 复:指《易经》中的复卦,象征恢复、复兴。
67. 隍:城壕,这里指困境。
68. 需:指《易经》中的需卦,象征等待时机。
69. 自穴:自己寻找出路。
70. 机缄: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71. 循环:指事物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72. 腾口说:夸夸其谈,不负责任地谈论。
73. 寒泉:指干净的泉水。
74. 井常渫:指井水经常得到清理,保持干净。
75. 双南金:指黄金,比喻珍贵的人才。
76. 灭裂:指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77. 见许:指被允许。
78. 良月:指美好的时光。
79. 王子猷:指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曾任车骑参军,因厌恶官场而辞官回乡,最后病死在家乡的山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目中的“令裕”是诗人的朋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知音的向往。同时,诗歌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世俗社会的无奈与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酬令裕见寄之什》是南宋诗人李吕所作。李吕生活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此时中国历史上处于宋金对峙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诗人李吕曾先后担任郡县地方官,对民间疾苦有较深了解,他的诗作多关注民生问题。
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李吕已过古稀之年,可谓人生阅历丰富。他晚年辞官回乡,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由于他与世无争的心态和深厚的民本思想,使他创作出许多寓含哲理、充满感慨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