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多景楼

标题包含
题多景楼
英雄登眺处,一剑独来游。 男子抱奇气,中原入远谋。 江分淮浙土,天阔楚吴秋。 试望斜阳外,谁宽西顾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人、画家,以画兰著称,有“兰癖”之称。 郑思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江南各地,结识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英勇之士登高望远,独自仗剑云游四方。 热血男儿胸怀壮志,纵览中原图谋长远。 江水划分了淮浙之地,天地间尽揽楚吴之秋。 遥望夕阳之外的地方,谁能解我西顾之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书写、创作。这里是诗的题目。 2. 多景楼: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著名楼阁,北宋时期重建,南宋诗人陆游曾在此写下名篇《水调歌头·多景楼》。 3. 英雄:英勇之人,这里泛指勇敢有抱负的人。 4. 登眺:登高望远。 5. 一剑独来游:形容独自出游,带着一把剑。这里表达诗人独行天涯的豪情壮志。 6. 男子:男人。 7. 抱奇气:怀揣着不凡的气质或志气。 8. 中原:指我国的中部地区,一般泛指黄河流域一带。 9. 入远谋:有深远的谋略和谋划。 10. 江分淮浙土:长江将淮水和浙江区分隔开。 11. 天阔楚吴秋:天高地远,楚地与吴地的秋天景色。 12. 试望:试着看向远方。 13. 斜阳外:夕阳下的远方。 14. 西顾忧:源自西汉末年张良借箸的典故,即指对西边地区的忧虑。
去完善
赏析
《题多景楼》是南宋诗人郑思肖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郑思肖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首联“英雄登眺处,一剑独来游”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描绘了他在多景楼上独自登高远眺的情景。颔联“男子抱奇气,中原入远谋”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他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胸怀中原,关心国家命运。颈联“江分淮浙土,天阔楚吴秋”描绘了长江、淮河、浙江等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尾联“试望斜阳外,谁宽西顾忧”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之情,他望着远方的夕阳,担忧着祖国的安危。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多景楼》是南宋诗人郑思肖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郑思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国家危亡、战乱频繁的时期。南宋朝廷软弱无能,面对金、元的侵略束手无策。郑思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目睹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不幸,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在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金、元的侵略,江南地区的人民生活也陷入了困境。郑思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